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IPO近期重启几无悬念 新股发行机制待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 11:47  金融时报

  王妍

  牛年的股市果然不同凡响,节后开市仅6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涨幅已经超过10%。在沪指稳稳站上2200点,两市日成交量连续过千亿的背景下,市场热情的高涨不难想象。不过,连日来在一种“欢度牛市”的气氛开始弥漫于市场之际,也有冷静的声音开始出来“降温”,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的上涨仍然只能理解为是多重政策支持下的反弹,因为促使A股市场全面回暖的各项因素仍然没有确立——宏观面上,国内外经济前景仍然不明;基本面上,股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推进。“在此背景下,眼前A股市场就面临着新股发行重启等一系列压力,业内对此难以乐观。”该分析人士对记者这样表示。

  行情的回暖使得已经停滞近半年的新股发行重新被提上了日程。有媒体统计,截至目前共有34家公司的IPO方案经发审委审议通过但尚未发行,其中包括光大证券、招商证券、中国建筑等大盘股,此外还有300余家公司在排队等候过会。有市场人士向记者指出,在企业融资的强烈需求下,随着股票市场投资者信心的逐步恢复,IPO重启仅仅是时间问题。“届时,当前市场相对宽松的资金局面还能否维持就是个需要斟酌的问题了,更何况市场可能还将同时承受‘大小非’解禁以及创业板推出等一系列资金面的压力。”该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完善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新股发行过程中以资金量作为配售的主要依据,导致大量资金从二级市场被分流,蜂拥而至认购新股的行列之中。这不仅会影响A股市场当前得来不易的回暖行情,而且对整个金融体系内的资金平衡、有序流动都具有不良影响。

  当然,要想顺利地重新“开闸”新股发行,并减弱其对于A股市场的负面影响,从制度保障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出发,所要解决的现有新股发行制度的痼疾还远远不止这一项。

  银河证券研究所总经理苑德军此前就相关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是个老话题。要实现变革,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定价的市场化导向,提高定价效率;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合理定价从源头上控制股票市场的风险。”  要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就要解决当前发行过程中有违公平原则,过度向机构投资者倾斜的状况。机构研究人士指出,在新股筹码的分配机制上,由于个人投资者只能参与网上申购,因此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公平的前提。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其中签的比例就低了不少,导致明显的不公,客观上还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对此,有市场人士建议改革目前的网上申购模式,即将中小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申购过程相分离,为中小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分别配置一定比例的股份,同时进行网上申购,以有效地保护散户的申购权益。同时,考虑到中小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申购资金相差悬殊,为避免机构以散户名义分一杯羹,可以设置较低的中小散户申购股份上限。如此,将能有效避免巨额资金短期剧烈泛滥,以稳定市场。

  此外,要实现合理定价,现行询价机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上述券商研究人士指出,当前的询价环节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询价流于形式。在海外市场,新股跌破发行价是经常有的事情,上市后如果涨幅过大,实际上是意味着询价机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对于承销人来说是种失职。但是,这种状况在我们的A股市场中却是一直在发生。而由此产生的“新股不败”现象,对于证券市场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是不利的。苑德军也曾对记者表示,目前参与询价的机构往往与主承销商处于利益的同一端,而价格被刻意抬高的后果往往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

  对于询价机制的改革,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简化当前初步询价与累计投标询价两个环节,合并为一次性投标询价;二是扩大询价对象的范围。还有市场人士指出,可以通过明确大机构的责任——通过强调参与询价机构的包销责任或限制其购买比例来完善询价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事实上,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管理层已经明确表示,将深入推进发行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导向,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强化各主体责任,完善价格形成和股票承销机制。自2008年股市进入调整以来,中国证监会先后针对股市下跌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制度性缺陷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对此加以改革完善,在稳定证券市场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鉴于新股发行制度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改革更是得到了格外的重视。随着市场的回暖以及新股IPO的重启在即,有市场人士指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性时刻”。那么,改革何时尘埃落定,改革内容会否呼应上述业内人士的猜测与建议,我们将拭目以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