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9家公司跌破增发价 公开增发遭遇市场寒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1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苏江

  进入11月,大盘开始进入调整期,上证指数在三周的时间里面从6000点下挫了近1000点。受此影响,万科A(000002.SZ)股价再次跌破31.53元的增发价。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3日,沪深两市今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中有29家公司跌破增发价,其中18家属于公开增发。

  在大盘持续调整的日子里面,增发融资尤其是公开增发,俨然成为冬天里的一道寒流。

  公开增发的前景?

  在今年完成的22桩公开增发中,18家公司已经跌破了增发价,占比超过八成;仅仅中信证券厦门国贸保利地产普洛康裕四家得以幸免,

  更有甚者,公开增发的消息俨然成为股价下跌的催化剂,以东方明珠为例,从9月26日方案获批至今,股价跌幅达到22%;另一家上市公司济南钢铁10月29日公布公开增发方案,至今股价也下跌了20%。

  公开增发频频跌破增发价的现实使得市场对于该项融资模式不再看好。

  11月5日,浙江龙盛(600352.SH)公布的增发结果显示,以华龙证券为首的承销团负责包销了6880万增发股份中的1116.6万股,占增发总股份的16.23%。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龙盛的网下配售仅有上海电气财务一家申购了200万股。11月23日,浙江龙盛14.93元的收盘价再次站在16.8元的增发价下方。

  来自万得资讯的数据显示,今年进行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中有6家上市公司的承销团认购了部分增发股份,不过绝对总额很小。

  “随着股指期货的日益临近,大盘的走势目前仍旧很难判断,机构参与公开增发的风险很难把握,”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券商包销现象出现也属于正常,这表明机构开始不再盲目参与增发。”

  不过,公开增发遭遇了市场冷落滞后,并未来被监管层遗弃。

  “尽管目前公开增发并不受市场追捧,不过定向增发仅仅是一种过渡性的安排,这种融资模式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苏证监局一位官员表示,“随着央企资产注入的逐步完成,公开增发成为最终融资主流是必然的结果。”

  今年7月,证监会发行部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的注意事项》,其中锁定期限被延长至3年的规定被业界普遍认定为监管层对定向增发加上了紧箍咒。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3日今年已经实施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为22家,目前公开增发方案已经获批但尚未发行的上市公司近35家;而在去年,通过公开增发实现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仅为7家。

  此外,由于万科和中信证券等大市值股票选择了公开增发的模式,今年1-10月份22家公开增发的融资额达到560.746亿之多,相比之下,111家定向发行的融资额为1314.494亿元。

  “毕竟,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公开增发显得相对公平,至少有了参与增发的机会,至于是否看好那是企业本身质量和投资者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开增发取代定向增发是必然的趋势。”上海一家从事股权投资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这也是中信证券和万科这些行业龙头选择公开增发的一个原因。”

  定增“仍将存在一段时间”

  据远东证券统计,今年以来已经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111家,而已公布定向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则有近200家之多;而2006年,仅有58家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

  “不可否认的是,定向增发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仍旧存在,毕竟这是目前解决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资产注入的一种不错的方式,”一家近期刚刚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董秘表示,“而且目前从市场来说,除了小部分股票以外,不少公司定向增发后都会迎来不小的涨幅。”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今年年初完成定向增发的中国船舶(600150.SH,原沪东重机),今年1月29日公布增发方案后,股价从37.72元一路攀升,至10月11日一度摸高至300元的大关,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最近一个月来,公司股价随着大盘调整一路下行,近日跌破200元关口,11月23日报收于200.39元。

  另一方面,和公开增发八成股票跌破增发价相比,今年以来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跌破发行价的仍在少数,仅为一成左右。

  据记者统计,在今年已经实施定向增发的111家上市公司中,截至11月23日跌破增发价的有11家,分别是吉恩镍业美克股份宗申动力苏州高新海泰发展深南光A华胜天成、新湖中宝、铜陵有色、天音控股和新华医疗

  申银万国在本月初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央企整合有加速趋势,而且整合预期以35家核心央企为平台在各行业中展开。

  对于央企下属上市公司来说,无疑存在着整合和被整合的可能;对于投资者来说,摒除被整合者的交易型机会之外,主动整合无疑会带来资产注入的可能。而在目前的情形之下,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资产注入无疑是监管层和市场均较为认可的模式,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定向增发的融资模式。

  近期国防科工委下发文件鼓励境内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这被视为军工类央企整体上市之门被打开。

  “另外,定向增发有利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对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治理起到不小的帮助作用,”上交所上市公司部一位人士认为,“当然,对于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还有不少制度规章上的障碍,预计在不长的时间内会逐渐解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