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油宣布发行40亿股A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07:39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王恒利

  继建行上周宣布计划发行不超过90亿股A股之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857,下称中石油)昨天公告称,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不超过40亿股A股,以筹措资金进行境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购等,公司将在8月10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审议这一方案。

  受此消息提振,中石油昨开市20分钟即报12.04港元,涨7.89%,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最终收于11.74港元,涨5.2%。

  “九十月份正式登陆”

  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锋表示,中石油A股定价可以参考刚刚在A股IPO的中国远洋,尽管A股通常比H股溢价将近50%,但H股发行价一般在H股上下确定。中石油H股周三收市价11.74港元,以折价一成发行估算,其A股IPO所募资额度在457亿元人民币左右。

  中石油将于8月10日召开股东大会,对上述A股发行方案进行表决。

  “如果各方面程序顺利的话,中石油将在今年九、十月份正式登陆A股市场。”裘孝锋称。

  银行股不再一支独大

  “这标志着A股大扩容正式拉开了序幕。中石油回归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中海油(0883.HK)、中移动(0941.HK)等大盘红筹股回归A股。”港澳咨询的资深分析师田文斌告诉早报记者。

  据《财经》网络版报道,继建行、中石油之后,中国神华和中国电信也将发行A股,这四家公司是上周由国务院特别批准的H股回归A股公司,采用的方式都是在A股市场发行新股。在四家H股公司完成A股发行之后,红筹公司的回归也会启动,之后是外资公司的A股上市。

  《财经》的报道称,建行、中石油、神华和中国电信四家H股公司原拟在A股市场上减持旧股,但被管理层否决,代之以发行新股的办法回归A股市场。而红筹股则将采用存量减持的办法回归。上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公开表示,中移动和中石油等大蓝筹公司将加快回归A股的步伐,且国资委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这些公司随时都能够在A股上市。分析认为,红筹股的回归无疑是化解A股流动性过剩,稳定大盘的良方之一,也是推动中国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未来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移动、中国电信等超大盘股的陆续回归,能源板块、电信板块将在A股占据重要权重,这将改变目前A股市场中银行股一支独大的格局,最终形成银行、电信、能源三足鼎立的格局。

  管理层降温信号

  在上证指数再度攻上4300点之际,管理层推动大盘股加速回归的用意不言自明。

  “此次中石油发行A股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大国内优质股票的供给。”裘孝锋含蓄表示。

  田文斌称,由于流动性过剩,且市场缺少优质股票供给,迫切需要优质的大盘股回归,监管层希望通过增加供给的方式稳定市场,同时提高整体质量。除了在香港上市的大型红筹股以外,内地的城商行也将成为未来IPO的主力。

  目前建行H股股价为5.25港元左右,如果A股招股价就在这个收盘价附近,其融资总额最高将达450亿元人民币左右,估计与中石油和刚刚完成发行的中国远洋的发行规模相近。按中国远洋昨日的发行结果公告计算,其网上网下合计冻结资金高达16290亿元人民币,这一冻结资金量已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分析人士也指出,红筹股回归将进一步打破市场的价值平衡,并引起市场关于大盘蓝筹股的重新定位。比如中国移动在成熟市场的市盈率、市净率估值必将引起中国联通的价格向其靠拢,中国石油在成熟市场的市盈率、市净率估值必将引起中国石化的价格向其靠拢等。

  ◇延伸新闻

  中石油: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

  中石油素有亚洲最赚钱公司之称,其2006年净利润高达1420亿元,属当之无愧的央企排头兵,且一直坚持将净利润的45%左右用于派发股息。

  此次发行完成,中石油的总股本为1830亿股,其中H股为210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1.53%;内资股为1619亿股,A股流通股为40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18%。

  “中石油的回归为本土投资者提供了两大好处:一是提供了对冲原油价格的工具,此前国内并没有合适投资者对冲油价的标的;二是能够分享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红利。”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锋指出。中石油的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今年5月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冀东南堡油田。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所研究员王晶说,南堡油田的发现说明中国石油的上游勘探开发等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投资。通过在A股市场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也将满足公司自身的发展需要。中石油是中石油集团重组过程中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重组过程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向中国石油注入了与勘探和生产、炼制和营销、化工产品和天然气业务有关的大部分资产和负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