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合作竞争 传北车整体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11:5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欧阳波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中石油和中石化,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我国国有资产的很多领域,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两个或多个竞争对手。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建国后,我国成立了铁道部厂务局。1966年,铁道部厂务局改称铁道部工厂总局;1975年,又改为铁道部工业总局。1986年,该局职能进一步细化,并在其基础上成立了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2000年,根据中央有关精神,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被分拆为中国南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和中国北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南车、北车资产实力相差不大。南车集团下属27个子企业,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2005年末资产总额为285亿元,员工9.8万人;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北车集团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1.6亿元,成员单位包括17个全资企业、8个控股企业和4个参股企业,职工10万余人。

  从双方的核心资产来看,株洲电力机车厂是南车集团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目前,南车四方在获得动车组订单后运营也不错。此外,由五家机车厂组成的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也是南车集团的核心资产。

  齐齐哈尔机车厂是北车集团的核心资产。齐齐哈尔机车厂号称亚洲最大的机车车辆厂,一度抛开北车集团参与竞标,可见实力的强劲。目前北车集团旗下实力比较强的还包括大连机车厂、大同机车厂、长春客车厂和唐山机车厂等,都与外资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从双方近年来的订单来看,动车组的订单,南车集团下属的南车四方以及四方机车都有所斩获,双方大致旗鼓相当。时速300公里的列车,南车和北车都有制造,南车集团下属的四方机车和北车集团下属的唐山机车厂都参与300公里以上的机车制造。货运机车方面,北车略占上风,北车集团下属的大连机车厂和大同机车厂分别获得了500台货运机车协议,大连机车厂与庞巴迪合作,大同机车厂与阿尔斯通合作。南车集团的株洲电力机车厂也获得了部分合同,主要是与西门子的合作。

  从双方与外资合作的情况来看,南车和北车都与外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合作很大程度上依靠铁道部,需要符合国家要求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精神。

  从双方资产运作能力来看,南车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两家A股公司(南方汇通时代新材)和一家H股公司(株洲时代电力)。若以当前的股价计算,三家公司的市值不容小觑。相比之下,北车集团的资本运作还稍逊一筹,北车集团旗下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当初两者分开,是为了满足国务院鼓励竞争的需要,当时的军工领域也进行了广泛的分拆改革。但是有心人会发现,两家集团公司留的都是同一个地址。据知情人士介绍,南车和北车都在一个办公楼内办公。

  2006年底,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根据国资委的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到2010年中央企业最终调整到80到100户,其中30到50户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在这个讲话的刺激下,南车和北车可能会出现某种重大的重组。兴业证券分析师龙华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按销售收入排列,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位居159家央企的后列。根据国资委的计划,央企未来的总家数预计将压缩至80家。我们认为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可能通过合并挤入80家央企名单,并获得央企整体上市的机会。”

  有分析师透露,原本南车和北车合并,但南车可能在市值上稍大于北车,如果先将市值做大,南车将来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可能吞并北车。北车在业务上成长性很快,但资本运作稍微逊色,在市值上无疑也逊一筹。如果北车集团能够实现整体上市,那么南车和北车的竞争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另有一条未经证实的北车集团整体上市消息:北车集团计划寻找壳资源,先将核心资产长客股份公司注入到壳资源,然后再将唐山车辆厂和大连机车厂等核心盈利资产逐步注入,实现北车集团的整体上市。(中证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