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平安保险三大支柱筹谋十五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09:3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恳

  “(平安)从来不做任何假设。”

  2月5日上午,在上海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机构投资者推介会上回应是否会被后来者超越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18.HK,下称平安)掌门人马明哲如此断言。

  同样,股价也不相信假设,平安证券2月2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预计中国平安询价区间32~36元,上市首日定价48~54元。”这远低于现场多数基金人士的心理上限。

  唯一可以假设的只有马明哲宣布的抱负:“世界领先的大型金融服务集团”。而“平安最大的机会在零售”。

  综合金融战略

  实际上,平安也难以假设。1988年发轫于深圳之初,何人能够预见平安今日之枝繁叶茂?

  根据平安在路演中披露的数据,1998年成立之初,平安的资产只有0.5亿元,保费收入482万元,利润只有199万。而据平安的公司资料,2005年度的资产总额已达2881.04亿元,保费收入达673.83亿元,净利润达33.38亿元。

  即使是2月5日的推介,平安依然不能假设未来。

  马明哲认为,平安有五大独特的投资亮点,位列第一位便是综合经营战略——“(平安有)完整的金融平台,清晰的发展战略”。

  根据推介资料,平安已经拥有相当完整的综合经营平台,旗下公司包括寿险、产险、健康险、养老金公司、银行、

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和信托公司等。

  马明哲详细叙述了平安的策略——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是平安未来的三根“柱子”。

  未来3年,以包括寿险和产险的主保险业务为增长源泉;未来3-10年,以银行和资产管理为增长的源泉;未来5-15年,以包括消费信贷、

企业年金、新型健康险业务、新渠道和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增长的源泉。

  马明哲还强调,即使是未来5年的业务,平安也已进入准备状态。例如交叉销售。

  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2004年和2005年,平安寿险交叉销售平安产险8.73 亿元和13.38亿元,分别占产险保费收入的8.1%和10.5%;同期,平安产险交叉销售平安寿险5.40亿元和2.52亿元。未来平安产险和平安寿险将会交叉销售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的产品,平安银行、证券、信托等业务系列交叉销售平安保险的产品都将变成现实。”

  马明哲称,平安的最终目标是为一个客户提供多个金融产品。

  “汇丰的客户平均从汇丰购买4.9个产品,花旗是6.7个,汇丰单一客户的平均利润1629元,而平安的(增长)空间还是比较大。”

  马明哲回忆称,H股上市之时,海外也有投资者问,全球已经不流行综合金融了,平安为何还要做?马明哲回答称,这是因为“国情、司情和做法”。因为“公司已经拥有庞大的客户群、销售渠道,并建立良好后台,拥有了成本和品牌的优势”。

  为什么要高比例持股

  除了公司战略,马明哲认为“体制、机制和经营管理文化”是平安的第二大投资亮点。

  马明哲介绍,平安的战略是“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整体上市”,其中集团负责制定战略与分配资源。对旗下金融机构,平安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比例持股的战略。

  为什么要高比例持股?

  马明哲解释称:“因为小股权不能集中资源,而高比例持股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因此平安(集团)对于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最多到99%,小的也有70%多。”

  马明哲认为:“从国际经验分析,相对控股成功率低,因为相对控制的企业只是合作关系,即同等价格下的优先;而绝对控股的成功率大,因为操作比较简单。”

  “因此,(平安)的战略是下面的公司不上市,保持绝对控股。”

  马明哲认为平安的第三大投资亮点是“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根据平安推介的资料,目前平安集团和寿险公司高管层面,都是外资团队占60%,本土人士占40%。

  平安证券的报告认为:“从1996年开始平安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目前平安前100名高管中,有70位具备国际业务经验。”

  马明哲还称,除了海外人才外,平安也注意培养本土的精英,不过“平安不是把人送往海外,而是在实战中培养。每一个海外人才签约之时,都有一条要指定培养3-5个本土的人才”。

  除了人才攻略,位于上海的后援中心被重点点名,成为平安的第四大投资亮点。这个历时五年、投入数十亿元的后援中心可以容纳1万2千人,于2006年投入应用,负责平安遍布全国的3,000多家分支机构的包括信息录入、财务、核保、理赔等在内的后援业务。

  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称:“该中心是目前全国第一家大型综合性后援中心,总体规模位居亚洲首位。”

  平安证券认为:“后援中心的投用,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业务运营的统一标准化管理,控制运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差错率的减少以及服务效率的提高,将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

  谈及未来的增长空间,马明哲称,“平安在中心城市的地位稳定,并不断提升”,同时“县域市场潜力巨大”,这成为平安独特的“二元发展”。

  同时,马明哲认为:“平安3000多万的个人客户和200多万的团体客户为银行打下客户的基础。”

  “银行今年有所表现。”马明哲颇为谨慎地说。

  “利差损”阴云变淡

  利差损曾经是平安头上的一道阴云。

  平安证券认为:截至2006年9月30日,1999年6月前承保的有效业务价值为-212.63亿元。由于利差损的存在,增强了内涵价值对投资收益率的敏感性,直接后果是投资收益率下降将带来利差损的增加。

  不过,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

  马明哲称,利差损产生于1995年至1999年6月,当时行业的预定利率是6%-12%,而平安是6%-8.5%左右。

  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兼总精算师姚波称,高利率保单占寿险准备金的比例已经从2003年的45%,下降为2006年9月的38%;寿险保单的平均负债成本,已经从2003年的5.3%下降至2006年的4.6%。

  对于平安而言,矛盾在于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较低,同时潜在高回报的股权投资有限。

  “以前平安是用赚钱的保单贴利差损,”马明哲称,“但是现在找到适当收益率的投资并不难。”“例如基础建设、

高速公路、资源性项目等的投资收益率都超过8%。”因此“如果投资开放,利差损能够解决好,而如果投资更好,坏事反而变成好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