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恒宝股份招股意向书中疑点重重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10:23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赵学毅 12月15日,恒宝股份披露了首发股票招股意向书,中小板家族将再添一员。令人遗憾的是,这家公司有不少的疑点隐藏在公告中,这些比较隐蔽的疑点极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 疑点一:如何保证利润增长? 该公司目前主要为通信、金融行业的客户提供卡产品。卡市场目前已经是一个全球化市场,且竞争激烈。公司能从中击败对手,分得一杯羹,实属不易。实际上,近三年来,公司部分主导产品的销售均价逐年下降,如密码卡2006年1-6月平均售价税后较2003年下降了51.43%。尽管公司在降低成本方面全力以赴,但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边际递减效应,如果公司在现有成熟产品上的成本降低幅度低于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则公司将面临总体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合并利润表显示,2005年度公司主营收入为17211.46万元,当期主营成本为8585.56万元;而2006年中期,主营收入和主营成本分别为13090.53万元、8753.22万元。对比发现,该公司今年主营成本的增长速度将远远超过其主营收入的增速。 另外,综合毛利率水平从2005年的50.12%下降为2006年1-6月的33.13%。公司将此归因产品结构的变化,主要是SIM卡产品毛利率较低但占比上升,而软件产品毛利率高但占比下降。公司在募集资金使用计划中披露了智能IC卡操作系统开发及产业化项目、IC卡模块封装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四大投资项目,即使募集资金全部到位,但这些项目的投产也并不会带来想象中的收益。合并利润表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58.52万元,仅占2005年全年的39.8%,如此推算,2006年业绩下滑已经在所难免。摊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均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投资者不禁充满疑问:恒宝股份拿什么拯救业绩? 疑点二:独董“攀亲”客户欲何为? 在公司披露的高管名单中,有三人任职公司独立董事,但有两名曾在公司客户中任职,这值得大家探讨。公司独立董事李慧芬曾任中国联通党组书记、总经理等职;而独立董事吴龙云曾任中国联通财务部部长、审计部总经理。两人都曾在中国联通工作过,且担任重要的职务。而中国联通又是恒宝股份的重要客户,占公司整个销售收入的比例较大。2005年底公司成为中国联通十一家SIM卡供应商之一,到2006年前三季度已成为其主要供应商之一,供货量位列第五位,市场份额为12.45%。人们不禁生疑,对于恒宝股份这种客户相对集中的公司来说,其客户的人事变动是不是过大一点?另外,恒宝股份产品进入联通系统与独立董事是否有何默契?独立董事任职条件中规定,最近一年内曾经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任职的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或许该公司两名独董都符合此项条件,但由于曾经在重要客户中的任职,能否严格履行其职责,不存在利润包装、内幕交易等行为,以确保中小股东利益呢? 值得注意的是,恒宝股份还是对主要客户的依赖风险做出提示:按客户的总公司来汇总划分,2003年至2005年1-6月,公司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同期收入的60.72%、57.81%和59.97%,销售相对集中。如果公司主要客户出现不稳定或其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将对本公司的产品销售和盈利空间造成一定影响。公司2006年1-6月销售增长主要来自于联通和小灵通SIM卡订单的大幅增长,公司对主要客户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疑点三:巨资购置地产披露含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用简短的一句话模糊地披露了巨资购置地产事项。“2006年上半年公司集中支出了5977.05万元用于购买土地和房产,从而导致6月末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比上年末稍有降低。”对于净资产仅仅1.4亿元的恒宝股份,为何对于所购买的土地和房产未作详细披露,为何在上半年匆匆集中支出了近6000万元的款项用于购买土地和房产?对于恒宝股份来说,此项购置地产金额占净资产的42%,动用如此巨大的款项,相必充分考虑了公司的长期发展。但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一家以卡产品为主导的公司,不惜巨资投向房地产,是不务正业,还是公司对自己的主营产品也没有信心呢? 公司在偿债能力一项中一再强调“日益增强的盈利能力为按期足额偿还利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实际上,公司利润增长的持续性已经受到质疑,不仅如此,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控股子公司恒宝信息业务收入结构转型的风险都将使恒宝股份面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所以,公司在这种条件下,不惜花费6000万元去购置地产,实在是应该详尽披露一下,以便能解投资者心头之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