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管理层巧妙布局IPO 工行承销团申请特别豁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14:50 中国经营报

  李元

  10月即将现身资本市场的工行在“冲刺”。

  “在时间上还是容易做到同时,价格估计是在H股发行价格和A股发行价格两者之间建立起一个价格波动区间的方式来解决。” 工行承销团队成员表示。

  同时容易,同价不难,难在执行。这就是工行承销团队对其发行的感叹。

  A+H难在执行

  “同时同价发行仅就技术环节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其实,中行(601988)的发行已经是一次不完全的演习了。”某投资银行负责人表示说,“工行的项目之所以为我们所关注,恰恰是因为同时同价发行过程中的执行环节如何解决,所有的担忧和困难都在这个环节。”

  该人士称,目前承销团队已经向香港监管部门和证监会相关部门分别提出了豁免申请,以期可以顺利发行。

  据了解,所谓豁免,包含许多方面问题,比如信息披露方式、招股的具体形式以及财务会计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关于豁免的细节,投行人士介绍说,首先在信息披露方面,香港市场管理相当严格,遵循国际

资本市场的惯例,特别是对定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都有非常明确的披露要求:“比如管理层只能在某个时间段出现,发表意见,但说什么是有严格规定的,连研究报告也有严格的发表时间规定。在进入缄默期后没有任何公司的信息可以泄露。”

  但按照内地A股的发行惯例,IPO(首次公开发行)前需要向投资者发表分析报告,披露上市集资对盈利的影响及写明预期上市后的合理价格范围——而按照港交所的规定,IPO前不允许披露招股书未涉及的资料,同时也不能预计对公司盈利的影响。目前,工行已提请监管机构豁免一些信息披露方面的限制,“相关的监管部门已经做出了承诺”。

  显然,国内的市场条件不具备这些因素。往往是头天公司公布价格,第二天关于定价和是否买进的投资银行报告就满天飞了,“这在香港是严重影响发行的行为,交易所方面是要彻查的。”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工行承销团队过于庞大,而且各自为政,所以,在发行团队的协调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也是发行成败的关键。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小失误都可能使这场全球最大的IPO项目蒙受巨大损失。”投行人士说。

  今年3月,工行选定了美林、瑞士信贷集团、德意志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工商东亚作为其香港IPO的承销商;此外还选定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4家内地承销商负责A股市场发行。

  内地市场资金压力颇大

  除了豁免以外,资金,特别是国内资金状况也是承销商最为关心的问题。

  工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IPO,同时也是第一宗A+H的IPO,作为其主战场的A股市场的承受力将是决定其发行上市成败的关键。从中行A网下申购1281亿元+网上申购5489亿元到国航(601111)A网下申购10亿元+网上申购430亿元的骤然缩水,说明市场在资金方面是一种紧张平衡。如果不能给市场信心,那么资金面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看,截至2008年8月底,市场上新增基金共49只,发行规模2045亿,其中6月之前发行基金共22只,资金规模达到1033亿元,但这部分基金都有三个月的建仓期限,估计这部分基金多数建仓完毕,所余资金量不会很大。

  被寄予厚望的保险资金表现也差强人意。自2005年保险公司开始投资股票以来,市场普遍说法是保险资金入市资金占总资产比例在5%。但据了解,保监会内部对保险公司投资股票比例控制在1%之内,只是到2006年上半年才开始放宽,2006年6月底保险投资股票比率占资产总额不到3%。

  为消除市场对工行上市可能引发A股流动资金短缺的担忧,管理层已经作出了相当巧妙的布局。首先是近期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减缓。管理层显然吸取了7月中旬到8月中旬间,4周发行15只股票压垮市场的教训。8月证监会暂停了20天的新股发行,9月截至目前仅安排了4只股票IPO。根据目前的《招股说明书》,新股上市安排已到9月28日。另外,8月底出台的QFII新规,大大降低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A股的门槛,也从侧面支持了工行A股IPO。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