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国航何以深陷一级市场旋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9:26 中国经济时报

  国航IPO深陷一级市场“旋涡”,和基本面状况以及新股发行过度集中密切相关。管理层应该警醒,如果市场负重过大,IPO量超出市场承受力,跌入一级市场“旋涡”的将是投资者信心。此外,现行新股发行制度也并不是最好的。

  财经观察-张炜

  国航如履薄冰地走过了IPO的前半段。虽然以5.33%创下新股询价发行以来网上申购中签率新高,但总算没有像之前有人担心的那么惨。此前有不少人认为,国航一是可能网上申购中签率超过30%,二是可能出现部分余额由券商包销。

  从某种角度说,国航是最倒霉的上市公司之一。由于网下申购未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国航被迫决定原定发行规模减少10.61亿股,改为16.39亿股。IPO搞得如此委曲求全,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属史无前例。让国航担心的还有IPO后半段,即上市后会不会跌破发行价。此前国航的控股股东中国航空集团承诺,自国航上市交易后至2006年12月31日,若国航A股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格,中国航空集团将以不低于当时市场价的价格,按相关监管要求在二级市场增持

股票,直至恢复到发行价格为止,累计增持量不超过A股6亿股。这意味着IPO有人认购后,仍未能使国航高枕无忧。

  国航在民航业中何等精贵,其成长性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获认可。高盛将国航评为“亚洲航空股首选”,维持“买入”评级;荷兰银行定出的国航股权交易价格达到每股3.45港元,远高于2.80元的A股发行价。可在IPO前夜,国航遭遇了特别大的压力。国航只能将其“归罪于”市场不好,其董事长李家祥的解释是:“定价、调发方案都是非常恰当的。A股上市,国航卖股票跟卖菜、面包、衣服是一样的道理,减发也很正常。这是股市市场化的一个表现,好比卖黄瓜,行情不好就卖一筐留一筐。”

  可实际上,国航IPO并不单纯是被“行情不好”拖了后腿,还被一级市场资金“耍了一把”。据国航公告显示,询价时有57家机构报价超过2.8元,投标时只有27家机构愿意按2.8元配售。放弃的机构至少包括1家QFII、3家财务公司、4家信托公司、4家证券公司及18只基金。机构投资者在网下配售时“光说不练”,使得国航IPO被误导。如同某厂家按预订单生产,结果却发现大批预订者不愿“买单”。

  对于5.33%的网上申购中签率,有人认为国航其实没必要压缩发行量,按原定的量发行也能过关。国航或许也会后悔其调整发行方案的决策,颇有“吓死胆小”的味道。然而,国航很可能已跌入一级市场另一个假象造就的“旋涡”中。国航网上申购冻结资金430.7亿元,申购股数总量153.8亿股,超额认购倍数约20倍。如此热闹的景象又有几分是真,其虚假性与欺骗性可能不亚于网下询价时的机构捧场。网下配售“光说不练”,结果机构投资者认购不到位,4.6亿股远远低于预计中的11亿股;网上申购“众星捧月”,很可能以上市抛盘汹涌为结局。有人说,国航IPO“承销绝不可能,破发很有可能”,这已经给其所谓的网上申购积极敲响了警钟。

  国航IPO深陷一级市场“旋涡”,一方面是基本面造成的,油价不断上涨,国航不堪重负。中东爆发了黎以冲突,油价上涨,市场对航空业经营情况普遍产生疑问,国家发改委又将国内航油的价格每吨上调了290元,宏观经济层面央行刚刚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说国航IPO如同卖菜、面包、衣服一样,那么消费者现在对商品质量存有严重疑问。最新公布的上海航空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亏损1.63亿元,净利润同比滑坡1323.15%。另一方面,新股发行过度集中,投资者忍无可忍。8月8日,国航调整IPO方案成了沪深股市“九连阴”后反弹的“导火索”。

  国航受挫及调整IPO方案,可以理解为按市场规律办事,抑或由市场说了算。对管理层来说,同样应该吸取国航IPO的教训。如果市场负重过大,IPO量超出市场承受力,跌入一级市场“旋涡”的将是投资者信心。管理层还应反思的,是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目前网下配售对象过于单一,也容易影响某一类公司或股票的发行承销。正如市场人士所指出,国航就是被参与网下配售的金融资本“坑”了。若引入更多产业资本或实业机构进入网下配售对象的行列,或许网下配售将是另外一个结果。以基金、券商、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QFII、

社保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在托起一级市场的同时,负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发行机制并不是最好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