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行A股上市 > 正文
 

股市巨无霸引来七千亿热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11:53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沪深股市历史上盘子最大的中国银行A股今日上网发行

  股市巨无霸引来七千亿热钱

  本次网上发行规模达31.29亿股,预计网上申购中签率将超过1%

  本报记者王欣

  未来股市的第一巨型航母中国银行今天将进行网上申购,市场预计,较预期略低的申购价格和可预见的稳定收益,将至少吸引7000亿资金蜂拥而来。尤其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中行的中签几率很可能较此前的4只新股有所提高。

  中行中签率预计超过1%

  中行本次发行采用三种方式:向A股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网下向询价对象询价配售、网上资金申购定价发行。发行总量为649350.6万股。其中,战略配售128571.2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19.8%;网下配售207792.2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32%(回拨机制启用前);其余312987.2万股向网上发行。

  对于普通股民来讲,惟一能参与的渠道就是31亿多股的网上发行。较机构投资者所能参与的前两种方式而言,网上申购的最大优势就是不设锁定期限制。根据发行安排,A股战略投资者获配股票的锁定期为18个月;网下配售部分投资者获配的股票中,50%锁定3个月,50%锁定6个月。而且,中行发行还设定了回拨机制:在网下配售和网上发行均有超额认购的情况下,若网上发行初步中签率低于2%且低于网下配售的初步配售比例,在不出现网上发行中签率高于网下配售的配售比例的前提下,从网下配售向网上发行回拨不超过本次发行最终数量的5%。即如果网上申购的中签率太低,将从网上配售部分中拿回一部分到网上发行。

  那么网上申购中行的中签几率究竟会有多大呢?

  从中行网下配售的结果来看,冻结资金总额为1281亿元,如果不考虑回拨机制因素,共配售20亿股,相对应的中签率大约在5%左右。其网上发行部分,如果像市场目前普遍预计那样,冻结7000亿以上的资金,那么中签率应该在1%以上。兴业证券的预测更为乐观,他们认为当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超级大盘股发行时,网上申购冻结资金可能超过6000亿元,中签率亦可超过3%。

  辩证看待新股申购收益率

  在以往的新股申购中,尤其是一些超级大盘股发行时,资金的打新收益又如何呢?

  据统计,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最高的是在1996年,收益率高达100%以上。随着参与新股申购的资金量越来越大,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越来越低。到2001年,新股申购收益率降至8.1777%的水平。2001年7月16日中国石化发行时,创下了国内股票发行冻结资金的最高纪录与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的最低纪录,当时冻结申购资金5687亿元,中签率1.1428%。中国石化发行价4.22元,上市首日开盘价4.60元,以收盘价4.36元计算,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仅0.0623%。

  平安证券的研究认为,根据新的资金申购规定,申购股票的上限放开,将吸收更多的资金参与申购,可能导致新股中签率有所降低,从而使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降低。

  目前已经发行4只新股,吸引了3200多亿资金参入申购。新股申购中签率最高的为大同煤业1.0771%,最低的为中工国际0.1736%。

  而在网下配售的过程中,由于受网下申购资格的限制,新股申购的中签率要高出网上申购的中签率很多。从中工国际、同洲电子、云南盐化、大同煤业的网下、网上申购情况来看,新股配售中签率分别高出4.59、1.51、2.98和0.4倍。

  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提醒投资者,2006年,如果指股在千五、千六点附近,网上申购新股仍可以获得低风险的收益,而一旦股指运行到1800甚至于1900点的高位,投资者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冷静判断,因为那时非但是二级市场可能风险较大,连一级市场上也会出现较大的泡沫。

  中行将成为最大权重股

  中国银行发行A股后,其可能计入上证指数中的股本数将达到1778亿股,是目前中国石化的2.54倍,从而取代中国石化,成为上证指数中股本权重最大的样本,其占上证指数的权重将超过25%。

  招商证券行业分析师罗毅认为,中行的估值区间应该在3.3-3.5元。平安证券的研究认为,假定中国银行最终以询价区间3.05元~3.15元的中间值3.10元发行,而上市首日的定价和H股股价接近,该股将带动上证指数“上涨”约36点,对指数的拉动作用明显。

  从A股市场的历史来看,像中国石化、

中国联通
长江电力
等权重品种在宣布发行时,往往都会引起投资者对于扩容压力的担忧,对市场以及投资者信心带来较为明显的打击。如2001年8月份,中国石化上市前后,股指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在中国联通以及长江电力等大盘股上市前,A股市场的表现往往都并不理想。而在中国银行宣布发行后,A股市场在短期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但随着A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对扩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持续得到加强,例如2003年11月长江电力上市,反而成为了当时股指产生一波中级行情的契机。

  另外,中国银行上市后,将不可避免造成主流机构对持仓结构的重新调整,使得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权重股以及浦发银行等银行股均可能面临“挤出效应”,承受较大的被减持压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