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中行A股IPO十大看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10:4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于 扬 见习记者 郑晓波

  1

  3.08元发行价从何而来?

  投资者:中国A股的最终定价历来都在询价区间的上限。但是中国银行却打破了这种规律,定于3.08元而非3.15元,主要原因是什么?

  肖钢(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行A股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符合国内证券监管机构有关询价制度,符合中行所有股东的利益。这是综合评价H股市场和A股市场、全面考虑投资者利益做出的选择。

  德地立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3.08元的A股发行价格比当初香港H股IPO价格2.95港币(相当于3.05元人民币)只高了0.03元,我们认为其价格是相当合理的。

  投资者:目前内地银行股的市盈率最高才15倍左右,中行3.08元的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24.23倍,是不是太高了?

  肖钢:与目前已上市银行相比,中国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网点分布以及收入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次发行价格也是通过询价由市场决定的,它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中行价值的认同。

  投资者:如果中行上市后连续下跌,有无措施来保证中行的股票价格?上市后是否会出现中工国际式的暴涨暴跌?

  肖钢:股票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投资股票的风险要自主承担。我相信,投资中国银行的风险最小,我们将致力于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回报!

  祝幼一(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的A股发行上市后将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银行具有好的投资价值,在于她拥有全方位服务的金融平台,相对均衡的收入构成、广泛的国际网络等诸多优势。我们对中国银行上市后的走势看好,它不会出现中工国际式的暴涨暴跌,这是由中国银行作为大盘蓝筹的特点决定的。

  投资者:中行上市首日会不会跌破发行价?

  朱民(中国银行行长助理):这次在A股上市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认同,网下认购已冻结1187亿资金,相信中国银行股票会在市场上有很好表现。

  德地立人:我们认为中行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相信中国银行在市场上也会有良好的表现。

  2

  与资本市场如何良性互动?

  投资者:中国银行为什么不去美国上市?

  肖钢:我行在选择去香港和内地市场上市之前,对全球多个市场做了分析和研究。我认为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有着良好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市场流动性很好。我行是中国公司,回归A股市场符合我行战略。我行去美国上市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碍,但我认为萨班斯法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成本负担。

  投资者:此次中行顺利在两个市场发行,具有什么样的深远意义?

  李礼辉(中国银行行长):通过多种渠道补充银行资本,既是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基础。我认为此次发行有五方面的意义:

  第一,通过多种渠道补充银行资本,满足未来业务发展和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信誉,推动银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顺应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方向,增加A股市场优质大盘蓝筹股的供给数量,使得境内投资者能够直接分享金融企业的价值增值。

  第三,建立多元化市场融资平台,实现融资窗口的多元化,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国际市场和境内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本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第四,接受来自香港、上海两地上市监管机构的多方面监管,促进本行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第五,中国银行的股票在境内上市后,本行的部分客户将成为本行的股东,这种源自本土客户的监督将更为直接。监管的多元化和监督的直接性,对于中国银行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经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者:中行A股IPO将对中行H股股价产生什么影响?

  金剑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中行IPO的信息从2006年6月5日开始预披露,到现在已经超过半个月,这期间H股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今天H股的价格维持在3.4港元左右。从市场反映来看,A股发行对H股的股价影响不大。

  3

  如何保持业务持续增长?

  投资者:管理层对今后三年贷款增长如何预期?

  肖钢:公司贷款计划增长10%-12%,零售贷款计划增长18%-20%。核心资本充足率将从现在的8%以上,提高到10%以上,全部资本充足率将从现在的10%左右提高到13%以上。

  投资者:如何评价中行不良贷款率高于同业水平的现状?

  祝幼一:这一问题我想应该从三方面来认识。首先,中国银行从股份制改革完成后的一两年情况显示,新增不良贷款明显低于其它银行;其次,从中行内部对于不良贷款的认定来看,中行实行了比较严格的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第三,中行的减值贷款覆盖率水平是较高的。

  因此,我们认为从新增不良资产的角度讲,中行控制不良资产的成果是明显的。

  投资者:中行对2006年的利润率有何总体预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提高利润率?

  刘燕芬(中国银行财会部总经理):我行预测2006年的净利润是322.67亿元。我们会努力采取下列的措施:

  第一,加快优质资产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集团贷款计划增长12%左右,其中内地贷款计划增长13%至14%随着贷款及人民币业务的增长以及贷款和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的增加,净息差将与2005年相近。中间业务收入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预计集团增长25%,其中内地增长30%

  第二,将在2006年实施更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包括:继续实行集中财务管理体制,实施集中采购,控制成本增长;优化人力资源改革,将员工薪酬将与业绩密切挂钩;控制信贷成本。预计未来的信贷成本将保持在50-60个基点左右。

  投资者:盈利预测能否确保实现?2007年怎么样?

  李礼辉:我有信心能够实现2006年的盈利预测,并希望2007年做得更好!

  4

  存款准备金上调影响几何?

  投资者:上周差别准备金率上调,应该会导致中行140亿头寸的变化,这对中行经营有什么影响么?如何应对这类的货币政策风险?

  肖钢: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官方贷款利率上调18至27个基点,而存款利率保持不变。最近又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几次发行了专项票据,这些举措对解决潜在“过热”问题具有决定性影响,对市场和银行经营都有利。贷款利率的上调、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将有效提高银行的贷款利差,增加我行净息差与盈利。

  鉴于中行过去几年贷款增长率较低,我们坚持审慎的、有理性的发展,没有发生贷款过快增长或者大起大落的情况,因此,紧缩贷款的措施对中行影响不大。中行贷款增长的战略是关注高质量的高端公司和中高端个人客户,这些客户的贷款需求受贷款利率小幅上调的影响也较小。

  我行已在业务规划中考虑了经济下滑的可能性与货币政策紧缩问题。我行进行风险管理改革专注于实力雄厚的公司和个人,这些策略已改善了我行的资产质量,因此,我行能够更好地从宏观调控中获益。

  此外,与同行相比,我行盈利更加多元化、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因此我行对内地利息收入的依赖性较低,国际业务对我行的贡献率很高,其中来自香港和其他海外业务的贡献规模更是可观。我行非利息收入比重最大,对存贷业务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较低。全面的银行业务平台与较高的非利息收入比率也将为货币紧缩带来的压力提供缓冲。

  周凝(中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今年以来,我行贷款平稳增长,存款增长较快。准备金率上调,不会对我行的流动性产生较大影响。我行依然按照年初确定的贷款计划平稳发放,稳健经营。此次政策调整,对我行财务影响不大。

  5

  如何避免犯罪案件?

  投资者:贵行在过去几年中出现了分支机构的管理者挪用客户存款,侵吞银行资产的情况,请问类似情况还会发生吗?你们将采取什么方法来杜绝或避免这类案件再发生?

  肖钢:近期的确发生了一些案件,我行态度明确并积极认真处理有关案件。

  我行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内控的措施,包括:成立内控委员会,自成立至今已召开7次会议,今年5月份专门召开了以讨论票据业务风险防范为主题并由票据业务专家小组参与的会议;加强本行内部稽核功能的独立性;明确本行员工在加强内部控制和遵守所有适用规定方面的职责;制定更严格的反洗钱制度;集中并加强对本行操作程序的监控,并建立有关操作程序的制衡机制。

  在总行、各一级分行设立法律与合规部,由法律与合规部牵头协调、监控、督导操作风险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全面修订了有关业务规章:进行全员的合规测试;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对网点进行全程监控;普华参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全辖测试;加强了我行在财务流程上的合规控制。进一步完善我行的内部控制三道防线架构:业务部门为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法律与合规部和业务条线行使内控合规职能的团队为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董事会领导的内部稽核体系为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目前,绝大部分案件是我行自查发现的,现均已采取了有关措施,提足了拨备。

  6

  怎么解决利差问题?

  投资者:相比国内同行,中国银行利差较小,是什么原因?

  肖钢:集团2005年净息差水平和净利差分别为2.32%和2.21%。在过去几年与国内同行相比,中国银行利差确实较小。这首先是由中银香港的息差较低造成的。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我行贷款占总生息资产比例低。这是由于我行执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政策,贷款增长速度相对慢于国内同行。二是贷款收益率较低,这主要与我行外币贷款的比重较高有关。中行内地的外币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约为18%,而外币贷款的平均收益率为3.99%。中行2005年人民币贷款的平均利率达到了5.43%,与建行水平相当。三是融资成本较高。其中存款成本较高,这主要是我行的存款中零售存款较多,而零售存款中的定期存款较多。此外,我行的付息负债中同业拆入比例较高。这主要是我行在历史上短缺人民币资金,不得不向保险公司、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借款。随着人民币存款业务的迅速发展,我行将缩减人民币同业拆借额。

  7

  怎样防范汇率风险?

  投资者:怎么看待汇率风险,

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币资产贬值,是否采取了充分的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措施?

  唐棣华(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人民币已经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将越来越受市场供需因素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将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基本面。

  我行是一家国际化的银行,管理外汇风险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其中包括人民币的汇率风险管理。我们有中国银行业最丰富的外汇管理经验和最资深的外汇管理专家。作为整个风险管理程序的一部分,我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也会定期分析外汇风险。作为分管资金业务的领导之一,我每天都密切关注人民币的汇率浮动。

  预计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幅度内。与人民币债券相比,我行对外汇债券投资享有超过2.5%的利差溢价,这意味着只要人民币升值幅度不超过2.5%,我行持有的敞口头寸就会对净收入具有增值作用。

  8

  综合经营路在何方?

  投资者:目前我国银行业市值巨大,但证券类公司资本很小,资本市场总规模还不及2家银行这么大。中行怎么看待这类业务?如何面对综合经营?

  肖钢:除商业银行外,我行同时提供投资银行、保险和其他业务,与内地同业相比,我行的业务平台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对利润的贡献率确实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目前这些产品的市场还不大。

  例如内地证劵市场有待发展,保险有待普及。由于我们的业务大多在香港注册,因此该等业务将面临适用于境外注册企业的业务运营限制。

  为了加快投行的发展、提高在整体业务中的利润贡献率,我行已经制定了以下措施:一是联合营销,增加交叉销售机会;二是完善利润分配和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对两种机制间互动;三是资产管理业务,通过建立高端

理财业务网络,大力发展高端银行客户。我行在全国已建立了205家理财中心,使用统一的标准;我们最近在北京和上海与苏格兰皇家银行私人银行分支机构Coutts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9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带来了什么?

  投资者:中行海外上市后,根据目前市场价格,境外战略投资者已经得到了实在的回报,那么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给中行带来的实际收益是什么?

  肖钢:我们的战略投资者给我行带来了广泛和互补性的专业技术支持。战略投资者对我们的各个领域的协助反映出我们商业模式的多样性。

  苏格兰皇家银行是我行的首要战略投资者,同我行在个人银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和财险业务上有独家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同其在多个项目上开展了广泛合作。淡马锡将帮助我们改进公司治理、信息科技、人力资源培训,同时我行还与淡马锡的银行网络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小企业贷款)。瑞士银行是我们的投资银行业务合作伙伴,我行同其在投资银行业务,固定收入证券和股票方面进行合作。亚洲开发银行将帮助我们进行风险管理、反洗钱等活动。

  长期以来,社保基金一直是我们基金管理方面的合作伙伴。自2000年以来我们协助其管理基金,并希望建立长期的合作。

  10

  如何与海外对手拼高下?

  投资者:中国银行将如何处理来自外国银行的竞争,特别是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将在今年年底开放金融市场。日益激烈的外国银行竞争是否会对中国银行产生负面影响?

  李礼辉:根据入世承诺开放市场必然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变化。但是,中国银行将变化视为机遇,而非威胁,市场自由化和金融行业监管放宽有利于中国银行的发展,在定价和产品开发方面都将具备更大的灵活性。由于中国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并且具有丰富的产品创新经验,我们将能够充分利用市场开放带来的新机会。

  中国银行在国际市场中经营的时间最长,因此具有和外国银行竞争的成功往绩。在中国国内所有的银行中,中国银行的外汇业务规模最为庞大,而外汇业务的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完全开放;中国银行在许多国际产品如结算、贸易融资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中银香港在香港市场中一直与许多国际大银行成功地进行竞争。最后,没有任何一家外国银行可以建立我行这样的广泛分行网络(拥有11000多家分行),也没有任何一家外国银行能够在品牌认知度、客户关系广度等方面与我行匹敌,因为我行在这些方面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