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行A股上市 > 正文
 

打新收益预期被提升 各路资金调仓备战中行申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 02:09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中工国际“上市秀”大大提升了市场“打新”收益预期

  各路资金调仓备战中行申购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借市场上下两难之际建仓下一阶段的投资热点沪综指日K线图

  【本报讯】(记者 王欣)昨天是中行网下配售的第二天,也是各机构投资者为新股配售做最后安排的一天。中工国际 上市首日的疯狂表现,使市场上的“职业打新”资金对未来收益有了更为美好的前景预测业内分析,尽管放开申购股票的上限,将导致新股中签率降低,从而使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降低,但是新股网上申购资金平均收益率仍会在8%左右。

  中工国际会有几个跌停

  几乎在所有市场投资者的意料之中,中工国际昨天开盘就跌停,全天仅成交28万多股,与上市第一天4300多万股的成交量形成了天壤之别。

  业内分析,中工国际的巨量换手中,大量通过网上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已经离场,包括早前被市场盯上的以35亿巨资网上申购了85万新股的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周一其机构专用席位上单向卖出1898.6万元。但另一方面,也有机构积极参与“博傻”,在成交龙虎榜上,有银河证券机构席位买入的1979万元。

  一位机构投资者认为,现在关心的是,中工国际后面会有几个跌停,以主力在17-18元左右的巨量换手来看,昨天的跌停位置应该仍然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和操作空间。他认为,散户毫无疑问是这种“博傻”游戏中的弱者,应该远离这一游戏。

  中行会吸引多少资金

  昨天也是中行的网下配售日。招商证券集合理财产品“现金牛”的基金经理申卫国表示,他们已经拿出6个多亿参与中行的网下配售,按照其产品合同,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度资金参与打新,预计这一块业务将给“现金牛”的未来收益带来极为积极的影响。

  那么新股申购收益率到底会有多高呢?平安证券日前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2001年国内市场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8.1777%。资金申购收益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中签率与新股上市的溢价。根据新的资金申购规定,申购股票的上限放开,将吸收更多的资金参与申购,可能导致新股中签率有所降低,从而使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降低。根据目前已经发行的4只新股的网下申购情况开看,新股网下申购资金的平均收益率在28%左右。这一水平可能不会长期保持,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加入网下申购的行列,分享新股申购的收益。预计今后新股网上申购资金的平均收益率在8%左右的水平。

  据统计,2001年7月16日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发行,冻结申购资金5687亿元,创国内股票发行冻结资金的最高纪录;但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仅0.0623%,创历史最低纪录。

  未来市场有什么热点

  由于中行本周五将上网发行,各路资金也开始围绕中国银行的申购做准备,其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明显相对谨慎,普遍在调整持仓,这从指标股体系整体走弱可以看出,中国石化、G长电(资讯 行情 论坛)、G宝钢(资讯 行情 论坛)、G华能(资讯 行情 论坛)等大市值股的走势近期普遍落后于大盘。

  中行发行,新股上市,使股指陷入了上行无量配合,下跌动能不足的尴尬境地。许多投资者纷纷在这个“中场休息”的阶段盘点自己上半年的收益,寻找下一阶段市场可能会有的投资机会及主流热点。

  据广发基金的统计,自年初以来,涨幅超过100%的股票有145只,涨幅在50%—100%之间的有425只,而下跌的股票仅有54只。业内认为,本轮行情各参与主体的盈利大小排序状况是:QFII>基金>保险与券商>散户。

  对于下一阶段的市场,友邦华泰盛世中国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文杰认为,银行、工程机械、平板电视这几个行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随着企业贷款业务对利润占比的下降,取而代之的将是个人银行业务,银行有可能会加大个人贷款的力度从而带动另一波的消费增长,拥有高端客户资源的银行将是未来竞争中的胜出者。从海外市场来看,目前银行的估值还有上升的空间。工程机械销售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季度同比增长,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十一五”所强调的铁路、电网投资还是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平板电视,其上游占成本最大比例的

液晶面板价格有了大幅的下降,估计平板电视的毛利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对以生产平板电视为主的上市公司是利好消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