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行A股上市 > 正文
 

中行发A股迈出接轨第一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16:1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朱卫东

  意料之中,也有点出乎意外。6月1日刚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的中国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又要发A股了。中国证监会昨日发布公告称,定于6月9日举行发行审核委员会第6次会议,审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

  中行A股发行的紧急启动可能跟A股行情的持续火爆,有利于大盘股发行的市场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然而,中行A股、H股发行几乎同时启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在股票发行上将实现国内、国际市场接轨。

  在去年,早就有建行、神华等A股与H股同时发行的消息。然而,由于担心A+H发行会直接拉低A股市盈率,担心大盘股发行会冲击国内股市,最后不得不放弃两地同时发行计划。但建行、中石油(资讯 行情 论坛)等优质国企在海外市场大幅上涨后,舆论又惊呼国内投资者无法分享国企成长的成果。这似乎是个悖论。悖论的关键所在是我们与国际市场在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解决这一悖论的方法就是与国际接轨。

  2001年股市开始下跌时,笔者曾提醒周围的朋友,A股股价将与H股股价靠近,A股也会有几毛钱、甚至一钱不值的股票,可是周围的一些朋友认为笔者是胡说八道、是幸灾乐祸。接下来几年,同一公司的A股与H股股价不断接近,并有几家公司H股价格已经超过A股,A股市场与香港等国际市场的市盈率也已接近、甚至低于西方的一些主要股市。这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市场表现。

  在市盈率过高、泡沫严重的情况下,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不过在加入世贸组织、全面开放市场的前提下,接轨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于是,虚高的股价就必然要下跌。但股价和市盈率的接轨还是表面的、外在的,关键是要实现制度的接轨、估值方法等的接轨。

  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的实现,正是制度性接轨的基础和关键性一步。正是这种制度性接轨才改变了外资对中国股市的看法,认为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将变得清楚,加上中国经济良好的成长性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而引发外资的大量涌入。

  但是,制度的接轨是个渐进的过程。全流通后公司治理的改善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尽管这两年证券市场的监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成熟市场相比,我们的市场监管还有差距。因此,面对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指责,决策层仍然要在国有银行的改革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仍然要在香港这个海外投资者众多的市场上市。除了资金的需求外,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外资股东的参与,改善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直接学习和吸收外国公司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一般情况下,同一公司在海内外融资,应该是同时进行,这样既能同价发行,又能降低募资成本,还能避免因时间错配而导致对两地投资者的不公。按照国际市场证券发行注册制的规定,公司股票发行的规模、时间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发行公司和相关交易所。但我国目前还缺乏实行注册制的条件、缺乏坐市商制度、缺乏金融期货等风险回避和套利机制等。以后如能真正做到两地同时发行,实现同股同价、同股同权,意味着我国又向与国际接轨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6月5日,中国银行的收盘价为3.55元,对应的市净率是2.62倍,稍高于A股几家上市银行平均2.5倍的市净率,市盈率超过25倍,也显得高一些。不过,由于中国银行资产规模庞大,成为有海外投资者参股的公众公司后,公司治理水平必然提高,相应的盈利水平可能会有较大提高,因而存在一定的制度性溢价。同时,国际投资者看好中行,事实上也是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其H股的高定价也是对其成长性的一种认可。如果说,中行A股的定价与H股基本相当甚至还高一些,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我们在估值方式上与国际的接轨。

  (作者单位:宏源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