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月7日英大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

  据新华网报道:新华社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意见》指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意见》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意见》认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曹柱)二、24个检查组奔赴各地或为"新一轮刺激方案"探路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G20峰会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各国达成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联手进行财政扩张的共识。昨日,市场消息称本周中央再派24个检查组奔赴各地,对今年新增的4万亿投资进行全程跟踪。有分析认为,调研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下一步中央的刺激政策,这与市场此前多方分析的"新一轮刺激方案"有着直接联系。

  G20设定了复苏时间表

  "国内的经济刺激计划远远不够",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清议呼吁,下一步政府应该出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应该转变政策的方向,出台一揽子的方案,充分利用好经济危机这个机会,尽快实现工业化进程。

  清议认为,G20伦敦峰会为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设定了时间表,"美国经济最快在今年9月可以出现拐点",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市场复苏将不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经济基本面好转是股市向前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在清议看来这个最根本的支撑因素已经出现了向好的迹象。"A股市场无论如何都是底部,A股已经跑赢了全球股市。中国股市中长期来看趋势肯定向上,但是从微观来看是否能够持续向上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

  清议给出了两个建议,首先,央行继续大幅度降息;其次,面向银行发行国债,让国债的收益为银行利润兜底。

  下一步或扩大消费

  昨天,市场消息称本周中央再派24个检查组奔赴各地,对今年新增的4万亿投资进行全程跟踪,其结果或将直接影响下一步中央的刺激政策。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经过一季度的大幅财政投入之后,投资拉动效果将逐步显现,如果经济形势并未得到逆转,项目拉动没效果之后消费刺激才会加速跟上,但是从目前看来,管理层尚未对消费进行着重考虑。

  "中央目前还认为一季度经济刺激没有完全见效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没有落实,甚至会对大项目投资进一步加码",袁钢明表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消费,大项目是"吃钱的老虎",但我们的"弹药"还有,那就是扩大消费。(曹柱)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