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月28日安信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 09:2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要闻)周其仁:货币政策不能放松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同时通胀相应加剧,成为经济形势的关键所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指出,中国的通胀问题,在于货币政策受制于汇率政策,认为应把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压力一并考虑,货币政策亦不能放松。

  货币总量过多令经济过热周其仁表示,真正「过热」的不是经济增长或投资,也不是个别产业部门,而是货币总量过多。他认为,在全球经济局势扑朔迷离的环境下,中国力争独善其身,包括通过政策调整及改革,抵御高油价及高粮价。

  市场担心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下滑,惟周其仁认为,关键是把增长与通胀压力放到一个盘子里考虑。他指出,受治理通胀拖累,增长速度难免放缓,具体的政策方向不是要力保高长,反而应注意减速不能过快。

  另外,他又批评市场流行的「输入性通胀论」。所谓「输入性通胀论」,即在国际商品价格与国内通胀率之间画上等号。他认为,国际市场上油价、粮价基本相同,惟各国通胀率却大相径庭,说明这一理论存在问题。

  (要闻)外围不稳 宏调风险仍在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虽然市埸普遍预期,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通胀的最坏情况亦已经过去,但碍于外围不明朗因素,导致宏观政策的风险加大。

  龚方雄表示,若国内出口放缓,出口有关的投资亦将跟随放缓。他认为,由于中国的经济还没有达到由消费层面引领经济增长的水平,故政策上应从基础建设投资入手。

  他指出,以往私人投资旺盛,政府的投资份额相对地下降,惟目前正是增加基础建设的黄金时期,政府在私人投资放缓时可大力发展地铁公共交通建设。不然,当出口下降及私人企业投资放缓后,再增加基础建设投资,这只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震动。

  此外,龚方雄提到国内最近作出多项临时性价格干预,认为这将对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造成长期性影响。他表示,尽管过去通货膨胀高达15%至20%,中央仍坚持改革开放,以短痛换来今天的物产丰富。

  不过,由于目前的宏观环境较以往好得多,故只要坚持价格市场化改革,政策性风险自然会降低,资本市场也会相应作出反应。

  财经要闻:

  (要闻)美次季经济料增长2%

  (要闻)研究指南韩极有可能出现经济滞胀

  (要闻)商业贷款成美未爆炸弹

  (要闻)英Q2经济增0.2% 3年最慢

  (要闻)美可能禁止股价下跌时沽空

  (要闻)欧经济受压美元可转强

  (要闻)中国电信:短期将集中发展3G

  (要闻)城商行财务风险基本消除

  (要闻)日本6月物价涨幅10年最大

  (要闻)美彻查3大次按金融机构

  (电信)中电信发A股获3G牌后定

  (石油)美控荷对冲基金高层操控油价获暴利

  (要闻)发改委研钢材焦煤实施限价

  (煤炭)大摩料限煤价措施难见效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