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1日18:54 新浪财经

阿里员工炒港股年赚1000万?点这里,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TA!【详情】

  沪港通三周年,A股发生了哪些变化  

  作者 侯春晓

  来源 招商证券

  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两年以后,深港通正式启动,扩大了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的互通范围,进一步促进了两地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沪深港通的开通为A股市场引入境外增量资金,同时也拓宽了境内投资者进行境外资产配置的渠道,正如港交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所言:沪深港三地的“共同市场”模式已经基本形成。继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后,“债券北向通”于今年7月上线试运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步伐更加坚定。

  沪港通开通三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不仅为A股引入增量资金,同时也促使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投资风格和估值体系出现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一、沪港通为A股带来长线资金

  2014年11月17日至2017年11月17日,陆股通累计成交额达42595.76亿元,日均成交60.8亿元,其中,沪股通成交额34608.55亿元,深股通成交额7987.21亿元。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3353.1亿元,其中,沪市净流入1895.3亿元,深市净流入1457.8亿元。

  从资金净流入节奏来看,沪港通推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上资金规模明显超过南下资金。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南下资金规模明显提升,境内资金配置港股也渐成规模。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其一,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是A股的大牛市,对境外资金极具吸引力,并且在这样的背景下境内投资者更有动力投资A股而不是贸然进入陌生的境外市场;其二,境内机构的海外投资经验相对不足,在开通初期处于观望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逐渐增加了对港股的投资,且2016年9月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港股通交易,为港股通带去增量资金;其三,某些机构投资者成立专门的基金进行沪港通投资,而资金的募集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投资存在滞后。

  此外,结合市场走势会发现北上资金堪称smart money。开通初期,境外资金大额流入A股。2015年市场达到次高点时,北上资金净流入金额明显减少甚至净流出;2015年末指数下调之前北上资金提前流出;2016年2月以来,市场震荡上行,除个别月份外,北上资金保持每月净流入,且伴随中国经济增速企稳,今年陆股通净流入规模明显扩张。从陆股通资金的流量来看,其净流入的变动基本领先于A股市场的变化。这些重视基本面的海外资金不断流入,对A股的投资风格将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

  图1:各月陆股通资金净流入

  二、沪港通开通以来A股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随着境外资金的流入,无论从市场机构还是市场表现来看,A股均出现一系列可喜变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的积极影响日益显现。

  第一,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投资者结构优化。一直以来A股以个人投资者为主,随着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以及境内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崛起,这种格局在逐渐改变。截至2017年9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所持股票资产已经突破万亿,达1.02万亿,占同期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的4.53%。其中,境外资金通过陆股通持股5243亿元(11月17日),具体地,沪股通持股3306亿元,占比63%,深股通持股1937亿元,占比37%。可以看出,沪港通开通以后,境外资金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正逐步提升。同时,上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沪市A股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从2014年末的14.7%提高至2016年末的15.7%,虽然变化的幅度不大,但可以确定的是市场在向更加合理的结构调整。近期证监会多位领导也反复强调了“要积极引导各类长期资金有序入市,大力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我们有理由相信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将会持续优化。

  图2:境外资金持股规模及其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重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第二,受境外资金的引导,以及内地长线资金的壮大,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从投资风格来看,陆股通资金偏爱大盘股,在主板的配置比例超过80%,2017年3月主板市值占比约90.2%,之后随着深股通资金的持续流入,主板占比逐渐下降,截至10月末减少至81.9%。中小企业板占比明显提高,从3月的8.7%提升至10月末的15.9%。创业板的占比最低,基本保持在2%左右。行业配置方面,陆股通持股中,消费服务行业占比最高,近40%,其次为金融地产行业,近20%;TMT、中游制造类行业基本在10%左右,其他均在10%以下。可见陆股通资金主要配置蓝筹股比较集中的消费和金融行业,并会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如,信息科技股的配置比例在今年下半年明显提升。从个股持仓来看,陆股通前十大重仓股均为各行业龙头蓝筹股,如,贵州茅台美的集团中国平安格力电器恒瑞医药等,凸显了其价值投资的理念。另外,与外资风格接近的保险机构投资规模也在持续扩张,其在非银金融、银行、房地产、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五大蓝筹行业的配置比例合计保持在80%左右,2017年第三季度为79.4%。这些行业收益相对稳定,且分红比例较高,可以满足保险资金绝对收益的目标和对现金流的要求。受此影响,原有的机构投资者也开始调整策略。近两年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在大金融行业的配置稳步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源于投资风格的转变。因为金融及消费行业集中了大量的蓝筹股,而公募基金对大盘股偏好回升,带动金融行业的配置比例明显提高。因此,沪港通等对外开放步伐,境内机构也越来越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关注绝对收益,配置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定、基本面良好的行业及其龙头股。

  第三,蓝筹股估值提升,但总体而言仍然相对合理。沪深300指数估值从三年前的9倍提升至现在的14倍,提高了55%;恒生指数从9倍增长至12倍,提高了31.5%。其中,陆股通重仓配置的金融和消费类行业估值大幅提升。具体地,银行估值提升了49%至7倍多,非银金融提高了17%至23倍;家用电器、食品饮料行业的估值分别提高了64%、84%至21倍和38倍。总体来看,这些行业的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企稳、结构优化,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蓝筹股业绩有望稳健增长,将为价值投资者带来持续的回报。

  三、境外资金流入有望继续提速

  沪港通开通三年时间内,A股经历了大牛市的波澜壮阔,也遭受了剧烈调整的考验,一系列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使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在逐渐改善,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更趋理性。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提升,长期价值投资正在引领市场,而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都始于沪港通为代表的开放政策。今年6月,A股成功纳入MSCI指数,并将在明年开始正式实施,受此影响,境外资金已经开始加速流入A股市场。

  我们认为,以长线持股为主的境内外机构将继续坚持价值投资,保持对低估值、高股息、优业绩的行业的偏好和配置,同时更加重视公司的内生增长潜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资金参与A股市场,以及境内投资者对smart money的学习和跟随,价值投资理念会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基本面强劲、有业绩支撑的公司也将持续得到市场认可。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股市直播

@@=it.user.name$$
@@=it.publish_time$$
@@? it.islive$$
@@=it.content$$
@@??$$

网友提问:@@=it.question$$

老师回复:@@=it.answer$$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