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周,减持令到期、人民币贬值等利空聚齐,熔断又让市场流动性尽失。创业板跌了17%,沪深300出现两天跌7%熔断终止交易。一周市值损失近7万亿,终于让证监会[微博]重新审视并暂停了具有“磁吸效应”对股市造成助跌的熔断制度。   

  从股灾中学到经验

  前证监会副主席李剑阁在风险和监管论坛上的表态更值得关注,“如果监管部门人才危机不解决,中国股市的危机,可能还会一波一波地到来。”特别是,证监会去年大量流失的人才,已经产生重要的人才危机。

  李剑阁对于暂停熔断机制的点评是,这说明去年紧急状态下出台的一些监管措施,是仓促的、粗糙的。

  一位资金量在2000万左右的大户对南都记者表示,“现在A股越来越难做了,特别是监管出的政策越来越偏,现在要更加防范政策风险。”

  事实上,不少机构对于2016年的担忧中,政策风险因素也处于今年风险的前列。

  今年新政策还不少。股票发行新规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证监会在8日称,新的规则发布后,已过会的首发公司最早半个月后完成会后事宜程序。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注册制改革授权决定,该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否意味着注册制将于3月1日起实施?对此,邓舸表示,这里讲的3月1日,是指全国人大授权决定两年施行期限的起算点,并不是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的起算点,改革实施的具体时间将在完成有关制度规则后另行提前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重大变革,在我国缺少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可以为下一步《证券法》的修改完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股灾的经验,看到不对立马就抛。等市场稳定后再把筹码接回来,起码比死守的人,成本要低两成。”广州一位资深股民叶小姐对南都记者表示。事实上,股民的学习效应也在提高,虽然有亏损,但不少股民已经敢于在大跌中抛售,在经历了股灾后,对于政策和监管的不信任在不断增强。

  而东方基金基金经理张洪建对南都记者表示,“每次大跌,投资者恐慌性抛售,其实都是低价收集筹码的时候。毕竟你持有成本比别人更低,而在市场平复下来后,收益会比其他人收益更大”。

  减持新规不足以稳定市场预期

  遭受了损失的部分投资者,想要迅速将损失“扳回来”。部分人认为,股市大跌利空被解除,他们倒是想本周怎么去“抄底”、“抢反弹”。

  不过,熔断暂停,“霜停了,雪还在。”

  “监管护盘手段已不多了,个人预测减持规定不到逼不得已都不想提前放出。”广州一位私募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

  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果也表示,如果本周市场仍然“失控式坠落”,那我们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救市”政策出台,直到市场企稳为止;但是市场企稳之后,要通过政策手段让市场走出“慢牛”才是真正的“高难度挑战”,尤其是一旦市场在企稳后陷入“阴跌”的话,政策层面非常缺乏应对工具。

  “就目前的A股而言,导致年初下跌的因素已修正,熔断机制暂停,证监会限制大股东减持,外管局控制售汇总量,市场有望在短期内自我修复。”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上周六在广州表示。

  毕竟多头市场和空头市场的不同环境下,对于相同的政策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一些机构投资者对于《减持政策》依然是持负面理解。2016年1-3月每月的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减持压力约为1000亿-1500亿,与历史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不过,相对于目前50万亿的总市值比例较小。

  值得关注的是,“大股东”减持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适用《减持规定》。那么大股东在股灾中买入的股份不受限制。投资者要特别关注“救市”事急从权,相当多的股东增持资金来源于“加杠杆”融资,因此,这批增持股东是现阶段最迫切减持股份的股东。根据统计,2015年7至9月增持股份分别为655亿、570亿元和409亿元,卖出增持股份的时间恰为2016年的1至3月。

  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表示,《减持规定》还不足以稳定短期市场预期,还需要一系列操作上的疏导、规范措施,密切进行动态跟踪,防止钻政策空子的减持行为。“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转让之后,大宗交易接盘者直接在二级市场卖出,或者,多次转手“化整为零”减持,仍将产生压力。对于协议转让,《减持规定》的“防规避”条款的效果有待商榷。

  “要炒趁早,不要最后来买单”

  从股市资金供需关系看,20 16年股市资金呈净流入趋势。海通证券测算,20 16年新增入市资金约5.5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配置资金2万亿元、保险社保和养老金入市资金6 3 0 0亿元、储蓄搬家2 .7万亿元、海外资金170 0亿元。同时,2016年资金需求约为2 .2万亿元。总体看,20 16年资金净流入约3.3万亿元。

  荀玉根称,从投资节奏来看,2016年上半年需要防风险,下半年再挣收益。其实,2016年上半年需要消化年前的巨大涨幅,短期急跌后其实没有太多担忧。不过特别要警惕3月两会后的时点。第一是美联储加息会否引发新兴市场汇率大跌,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债务违约?第二是国内落实去产能去杠杆,会否出现一波倒闭、债务违约潮?

  而张忆东也表示,2016年的投资机会是结构性的,需要主动择时,特别是在“两会”之前“要炒趁早,不要最后来买单”。

  对于市场上会否出现风格切换,荀玉根则表示怀疑。“前段时间的‘煤’飞‘色’舞其实并不好玩。风格转换必须有很强的催化剂,需要供给制改革,去产能等政策落地。游资或者国家队趁机构配置低,政策吹风发动的偷袭行情。”

  “二线蓝筹也未必是增量资金必然选择。保险资金天生爱蓝筹是个误解。”荀玉根称。

  荀玉根称,注册制推出之前,市场依然可能先炒小主题。中期依然看好转型成长、新兴消费、信息经济、智能制造。

  创业板13年来源于盈利加速推高估值、14年盈利贡献了涨幅,15年利率下行推高了整体估值,16年还会温和收涨。

  链接:

  基金调仓节奏被打断

  每年年初均为公募基金减持的窗口期,不过今年的熔断规定让公募基金有序减持的步伐被打乱。

  “不少公募基金仓位在年底已经从低位回复高位。身边不少基金经理在年底的时候把仓位打到了8、9成。”上海一位偏好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对南都记者表示。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一些机构的仓位和配置可能过于极端,过了去年的考核期后,调仓不可避免。新年首季都是这些机构降低仓位或者调整仓位的时点。”

  兴业证券对于公募基金仓位监测报告显示,在去年最后一周,偏股主动型基金仓位在82.04%。仓位大于90%的基金为187只,占36%;仓位小于75%的基金为126只,占24%;仓位在75%- 90%之间的基金有205只,占40%。

  去年最后一周,偏股主动型基金平均上调仓位约0.07%。不过,减持基金比增持的基金多。

  而进入新年首周,A股再度极端暴跌。公募基金因为仓位过重,市场又缺失流动性,其实完全没法进行正常调仓。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则表示,公募基金集中的考核期会导致策略和行动被交易对手看穿,现在各家基金考核节点都已经有所调整。

  这让基金经理调仓提前。“我们在去年11月完成考核后,已经对于仓位着手调整和降仓,我们仓位较轻,净值下跌幅度比较轻。”一位基金经理对南都记者表示。

  观察去年涨幅居前的混合类基金可以明显发现,上周基金净值跌幅开始分化。同花顺统计显示,去年排名前三十的基金累计净值收益均超过90%。这也意味着,不少基金在冲刺年度排名,仓位也比较重,上周跌幅也能从侧面印证这点。

  去年混合型基金排名冠军易方达新兴成长混合上周跌幅为22.43%,排名第二名富国低碳环保跌了19.37%,排名第三名新华行业轮换也跌了14.14%。第四名的长盛电子下跌17.23%。第六名浦银安盛新兴产业跌幅16.31%。不过也有例外,排名第十的益民服务领先混合跌幅仅为4 .09%、排名第十二的民生加银策略跌幅9.77%。

  而部分排列前十分一的基金明显没有太大的排名压力,仓位或者提前调整,或者相对清仓,上周大跌对于基金净值的损失并不算太大。

  “反弹对于这类基金而言,是持续进行仓位调整的时机。”一位券商分析师称。

  去年底以来,保本类基金持续发行。券商分析师称,从资金面的角度,保本基金、年金、二级债基等产品是前期A股市场增量资金主要来源之一。但是上周暴跌导致他们辛苦堆积的“安全垫”功亏一篑,接下来要让他们再次加仓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采写:南都记者周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