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3日21:23 证券时报网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蔡江伟

  小雅:

  见信好!

  这个周末,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即兴发表了一段震惊四座的讲话。在他的表述中,某些人是奢淫无度的土豪、兴风作浪的妖精、坑民害民的害人精。对于有人用不正当得来的钱搞杠杆收购,已经不止是野蛮人,甚至上升到了“强盗”的行径。虽然没有具体点名,相信你也会联想到最近频频举牌的险资。

  你也知道,“野蛮人”之称,如产生这个词的资本市场一样,都是舶来品。作为先驱的美国,在上个世纪也曾发生过无数次轰轰烈烈的并购、举牌、股权争夺事件,很多都成为了商学院教材里的经典案例,结局有共赢、有双输、也有的1+1最终还是等于2。作为曾经的弄潮者,有人在今天仍身居全世界最富有的前几名之列,被奉为投资界的圣人,以至于每年的5月股东大会,被媒体称为“朝圣之旅”。

  写到这里可能你已经明白我在谈巴菲特。其实他的投资手法说来并不复杂,就是通过掌握的保险公司,不断寻找时机,将其相中的标的纳入囊中。世界500强的很多企业,比如沃尔玛、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等,股东名册中都有他的身影。不光如此,他时不时还扮演成侠义骑士,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之际,巴菲特就斥资50亿美元购入高盛的优先股,一举帮助其渡过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他自己同时也收获了不菲的回报。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企业,会因获得巴菲特投资甚至仅仅是蹭一点绯闻而欢欣鼓舞。

  但在A股举牌的险资,却往往成为不受上市公司欢迎的对象,舆论也对此褒贬不一。个中的差异,看似令人费解,但道理说通了却非常简单。巴菲特的手法,走的多是产融结合之路,保险公司于他的价值,在于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使他可以从容地应对市场的波动起伏。而最核心的,是介入后真正帮助被投资的公司完善治理结构,优化运营模式,他走的是价值发现的道路。更通俗来讲,巴菲特是在美女生病的时候,主动去牵她的手,收获芳心同时获得甜蜜回报。而国内的险资举牌,则更像霸王硬上弓似的强取,难怪有人发出“你若不举,便是晴天”的感慨。

  本来,资金永远是稀缺的,能够获得资金的认可,于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而在目前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举牌优秀的蓝筹公司,行为也有其合理之处,不少被举牌的公司,股价也因此强势上扬,如果能因此让市场给予优秀公司合理的估值,进而成为价值投资的垂范,险资举牌将功不可没。但国内的险资,很多却只愿意学习巴菲特模式的表象,藉着保险公司的牌照获取廉价资金,举牌行为却略显简单粗暴,不由得令人担心他们是走价值榨取之路。毕竟他们的过往,并不那么光鲜。

  以某险资为例,在短时间内,耗费巨资举牌数十家上市公司,横跨多个行业。梳理被举牌公司们的治理结构和经营业绩,也难言有什么具体的起色。同理,自身只有几十亿营收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声称要入主一个营收几千亿的行业龙头,作为中小股东,需要考虑他的真实能力和动机。而多家险资的轮番举牌,即便是在市盈率已经高于行业整体水平一大截之后,还有人不顾一切地抢入,将流通盘尽可能多地纳入囊中,以至于表面看是蓝筹典范,实则却已陷入庄股的沉沦。更不用说有人玩着4.95%的噱头,趁着市场的追捧,肆意收割蠢动的韭菜,虽然在最后有出来情愿或非情愿地自陈初心。

  资本是逐利的,法无禁止皆可为,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他们这样做并无不轨之处,所以虽然保监会主席多次强调保险姓保,以及今次证监会主席的强硬表态,相信险资们依然可以谈笑风生。但保险最核心的本质是规避风险,而诚信则是这个行业最珍贵的品质,莫让几家少数派的行为,消耗整个行业的声誉。

  市场应该鼓励创新,钻监管漏洞的行为其实是不停在做压力测试,只要制度跟上,监管的篱笆才能更加坚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不至于沦为空谈。

  祝一切顺利!

  二黑

  2016年12月3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梁焱博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