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10:01 新浪综合

  来源:澎湃新闻

  唐莹莹  

  原标题:国务院降杠杆新政的股市影响: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意味着什么

  10月10日晚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作出部署。

  《意见》共计34条,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有序开展、统筹协调4项原则推进降杠杆,其中包括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启动银行债转股、引导储蓄化为股本投资等。多位市场人士表示,《意见》有利于深化供给侧改革、产能出清,引导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以下为澎湃新闻根据《意见》整理的四大关键词。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其中包括: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引导企业业务结构重组、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

  上海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蔡钧毅指出,《意见》中对于兼并重组怎么做说得很具体,不要“一刀切”,也不要“一窝蜂上”。

  今年9月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组办法,给“炒壳”降温的同时,鼓励上市公司通过正常的并购重组提高质量、推动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意见》第二条指出:推动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发挥好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加快“僵尸企业”退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实现市场出清。加大对产业集中度不高、同质化竞争突出行业或产业的联合重组,加强资源整合,发展规模经济,实施减员增效,提高综合竞争力。

  市场人士认为,这对资本市场影响深远。如日前宝钢股份(600019)、武钢股份(600005)披露重组方案,就被认为是具有示范作用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

  在蔡钧毅看来,对上市企业来说,牛市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A股市场是提供降杠杆的重要场所、是兼并重组的重要载体。

  银行债转股启动

  《意见》明确,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债转股)。与此同时,10日晚间随《意见》配套发布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债转股指导意见》),意味着新一轮债转股正式拉开大幕。

  所谓债转股,一般理解是,企业的负债转化成对企业的持股。

  相比上世纪末的政策性债转股,新一轮债转股强调要遵循法治化原则、按照市场化方式有序开展,建立债转股对象企业市场化选择、价格市场化定价、资金市场化筹集、股权市场化退出等长效机制,鼓励面向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严禁将“僵尸企业”、失信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作为债转股对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国务院允许商业银行将企业的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此举意在帮助银行抑制正在上升的不良资产率,“允许企业不良贷款转股对银行和企业都是利好,一方面降低了银行不良贷款率,改善银行资产状况,另一方面减轻了高负债企业的财务压力,避免了破产风险。”

  杨德龙续指,通过“债转股”,银行可以获得更加灵活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一方面,通过筛选出其中相对优质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原来的利息收入摇身变为相对较高的股息收入,进而增加投资收益。另一方面,现在二级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低位,转股价格便宜,等企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银行可以通过上市、转让或者企业回购等方式收回借款。

  而从转股企业角度来看,债转股一方面优化了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了企业资产负债率,有利于企业去杠杆。另一方面拓宽了潜在的发展空间。债务转增股本,意味着企业获得了一笔无限期不用还本付息的贷款资金,不仅降低了自身负债,还增强企业营运资本,提高资金周转的灵活度。当企业完成“债转股”时,一方面负债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提高了转股企业信誉,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

  上海证券报援引分析人士观点成,从宏观上看,实施债转股,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增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韧劲和后劲,为股市稳健运行提供有利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支撑。

  研究新三板转创业板相关制度

  《意见》明确,积极发展股权融资,加快健全和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其中,《意见》指出,研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股转系统”,俗称“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创业板相关制度。

  根据股转系统官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共计9124家,其中创新层953家、基础层8171家。近年来,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快速发展,新三板也成为了中小企业实现直接融资的主战场之一。

  而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要求,新三板企业转板创业板也成为证监会始终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去年11月,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曾提及,“研究推出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的试点”,《意见》此次重申,并表示“研究相关制度”,无疑是对新三板转板创业板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意向。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认为,国务院将新三板放在了多层次市场的关键位置,与此同时,可以预见新三板市场中的优秀公司,在新三板市场中完成规范发展之后,能够顺畅地进入创业板。

  孙建波指出,在直接转创业板的预期下,投资者对高成长公司的转板步伐的确定性进一步认可,投资也就会相应活跃,促进新三板公司融资能力增强。在直接转创业板的预期之下,交易也必然更加活跃。

  不过,有交易所研究所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如果新三板所有好的、优质的企业都转去创业板或影响新三板的吸引力,所以,股转公司或未必“愿意”把优质的企业转向创业板。另一方面,创业板并不缺少上市资源,如果新三板企业都转向创业板,增加创业板的供给,或也会影响创业板估值,从而对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双方(两个板)的积极性可能都不会太高。

  不过,该人士指出,新三板目前的融资功能依然欠缺,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挂了牌,但并没有成交量,所以《意见》的意图还是希望能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提到,进一步发展壮大证券交易所主板,深入发展中小企业板,深化创业板改革。上述交易所研究所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所)目前只有主板市场,此前想要退出的“战略新兴板”虽然暂停了,其仍在研究其他的分层方法。

  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

  《意见》第23条明确,拓宽股权融资资金来源。鼓励保险资金、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长期性资金按相关规定进行股权投资。有序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积极有效引进国外直接投资和国外创业投资资金。

  市场人士认为,第23条一方面是要推动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鼓励储蓄资金进行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股票投资。

  一直以来,中国储蓄率在全球排名都高居不下。2015年3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储蓄率在亚洲金融风暴后的10年间持续增长,彼时已经达到50%,要避免出现储蓄率走高,而投资效率走低的现象。

  根据央行官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48.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月末高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8万亿元,同比多增1.72万亿元。

  上述交易所研究所人士指出,《意见》第23条的“有序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旨在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企业杠杆率。

  “储蓄放在银行,由银行贷给企业,这是间接融资,不能降低企业杠杆率。现在银行风险偏好低,惜贷行为突出,给银行再多存款也无用。”该人士表示,不过另一方面,股权投资是高风险活动,不可鼓励普通投资者大规模参与,只能引导高净值人士将部分储蓄用于股权投资。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表示,一直以来,中国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杠杆率整体偏高,面临着比较大的潜在的债务风险,要解决这个风险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降杠杆、清产能;第二就是通过直接融资来化解目前融资过于集中于间接融资的风险。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要避免人为不切实际的证券化和政策不当导致新的泡沫。”李慧勇续指,“好比去年一窝蜂的上市、并购,希望通过牛市来降低银行的风险,这实际上适得其反,那么我们要吸取这个教训。所以第23条有两个非常到位的词叫‘有序引导’”。

  李慧勇指出,目前中国市场的现状是不缺资金,但缺资本。资本方面出现的情况是间接融资过高,直接融资不足,风险过于集中。发展股票市场可以避免融资过于集中于间接融资带来的风险。但假如政策不当,什么都搞证券化、搞上市导致新的泡沫,反倒事与愿违。不是说降低金融风险,而是造成了新的金融风险,所以说要“有序地引导储蓄资金”,转化为股权资本,“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直接融资市场还偏小,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没有建立,未来随着更多人群需要多元化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会迎来一个大的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李子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何必对支付结算严苛立法喝倒彩?

不管措施多严,打击力度多大,毕竟都属于一种防范措施,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不要被不法之徒得逞,多掌握点支付的防范措施,保护好自己的“皮夹子”、“钱袋子”才是上策,又何必要为这些政策“喝倒彩”呢!

抓住这个机会你可能超越马云

在中国,谁能控制一系列的类似于淘宝的金融交易平台,就将成为比马云的阿里巴巴更加具有影响的机构。中国经济的所有参与者,都应不断审视这一新格局,牢牢把握金融发展的大方向,才能合理应对并立于不败之地。

金砖国家辜负人们的期望了?

金砖国家的成长和发展的潜在障碍是多方面的,包括抗菌素耐药性这类健康威胁,教育方面的挑战,在全球治理机构中代表性不足以及一些短期的周期性问题。而全球政策制定者必须致力于拆除这些壁垒,以令金砖国家最终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潜力。

不应长期抑制楼市投资需求

限购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是一种在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的非常规调控手段。如果作为长期手段使用,其负面作用较多。对于房地产市场,长期抵制投资需求,不仅会影响合理的需求,还会减少正常的供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