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4日12:52 证券时报

  本周银行地产集体走强,其内在逻辑是什么?对二级市场有何启示?

  货币超发背景下的资产荒

  首先,近10年广义货币(M2)供应量平均年增速14.51%,远大于GDP增速。无疑,货币超发。 其次,再观察一下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变动关系,从去年10月开始,M1和M2剪刀差不断扩大,是历史上很少有的例外,这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收益低,投资意愿下降。

  结局就是,大量的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趴在账上无处可去,出现了“资产荒”,这是明确的流动性陷阱。从几个侧面也可以得到佐证,打新股挤破头、定增产品热销、固定收益产品爆棚。

  但是,“资产荒”并不等于“风险资产荒”,钱多但人并不傻,大量资金并没有进入股市,而是寻求无风险套利。在股市整体降估值、风险偏好走低的约束下,只有少部分低估值且具备高安全边际的个股成为大资金的选择。于是,“拿地不如拿优质地产公司股权”、“买银行理财产品不如买优质银行股”的情况应运而生。

  地产股和银行股走强能持续吗?

  从投资的原理出发,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要通盘衡量,还必须兼顾股权争夺事件的特殊性和跟风投机的因素。

  先说地产股,目前平均市盈率为21.6倍,很明显只有优质的地产股(特别是龙头)才具备吸引力,并且价格上涨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再考虑到安全性,则在“去库存”背景下只有少数地产股能当作“安全资产”看待。万科股权之争,是近期地产股走强的导火索,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遐想和跟风投机,而投机是永恒的迷,并没有标准答案。地产股龙头走强以及股权之争,很可能带动一批类似的概念股短期走好,却难以有长期且大幅的表现。

  再说银行股,这是个说烂了的话题,从2014年夏季至今,“银行粉”与其他投资风格反复打口水战,互有胜负。近期银行股走强明确地发出一个信号,大资金倾向于低估值的“安全资产”。这不仅仅是估值的问题,更是市场投资倾向的问题。

  遥想2014年夏季,银行股率先走强,然后依次点燃了券商、中字头、二线蓝筹等;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2014年下半年,小盘成长股的表现差强人意,很多偏好小盘成长股并颇有收获的投资者感叹“在熊市里赚来的钱在牛市里亏光了”,进入2015年之后,在杠杆牛的牵引下,小盘成长股才再领风骚。

  那么,眼下地产股和银行股走强能持续吗?笔者觉得能,但涨升幅度很有限,,一旦因跟风投机过度导致定价过高就会引发大资金获利出逃,而不是再次掀起“蓝筹风暴”,因为现在没那么多杠杆了、风险偏好下降了、对收益的预期也减弱了。并且,从机构到散户,伤疤也都没有痊愈,2015年6月之后,泥沙俱下的局面是所有亲历者“心中永远的痛”。

  地产股和银行股走强对二级市场的启示

  证券市场肩负着直接融资的使命,是改良投融资结构的重要工具,是促进新经济、化解旧产能的重要工具。从宏观角度看,把证券市场做实、做宽、做规范是最主要的方向,而不是无端地拔高。

  这也容易理解,目前A股总体市盈率约20倍、中小板市盈率约50倍、创业板市盈率约70倍,的确还是太贵了吧?只有通过真实成长以及合理的资产重组才能化解高估值的历史遗留问题,当然这要靠市场化手段去逐步实现。

  那么,在总体降估值的历史背景下,近期地产股和银行股走强对二级市场的启示是什么呢?从长期的角度看,这是再次尝试引导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归;从短期的角度看,则是又一次对价格投机敲响了警钟。

  须知,在二级市场上,价值投资和价值成长投资是根本、是主干,而派生出来的价格投机是附加功能、是对价值发现的补充。

  遗憾的是,A股二十多年来,价格投机占据了市场的主要地位,忽略了企业股权价值发现才是市场的本质。

  价格投机,有其天然的合理性,也是自由交易的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没有价值投资和价值成长投资作为主干,价格投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演变为经济体系中的毒瘤。

  综上,市场的主体思路在进步,在向着价值投资的方向靠拢,这指出了市场的长期发展方向。顺便对目前的市场格局做个粗浅判断,无大牛、有小牛,无趋势牛、有局部牛,难有跟风投机牛、却有价值成长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仍存在

尽管“8·11”汇改已经过去一年,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作为央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与最高峰相比已经缩水了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担心加剧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在降息与降准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