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6日08:46 综合

  想到了英国可能脱欧,但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没能料到,24日全球股市会上演一场暴风骤雨。幸好A股市场此前涨幅小,24日的跌幅也小,成为全球主要股市中最为坚挺的市场。

  私募认为,24日在2800点附近,大盘被强劲的抄底盘托起,下周继续消化欧洲股市带来的冲击之后,大盘将会企稳,并迎来一段反弹期。

  抄底资金涌入托起A股

  私募认为,短线消化利空影响后,大盘将迎反弹

  又一利空落地

  A股表现相对稳定

  “今日英国公投的结果令市场措手不及。”歌道投资徐浙波表示,相信多数机构都预计到了英国脱欧会对资本市场有负面冲击,但实在没料到影响这么厉害。英镑暴跌,欧洲股市暴跌,亚太股市中日经指数受到的冲击最大,收市暴跌7.92%。“在此背景下,A股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徐浙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4日大盘仅跌1.3%,“在全球股市巨幅波动之际,A股已经是相当坚挺了。”私募程先生表示,受到A股表现平稳的影响,港股尾市也出现反弹,恒生指数跌幅缩小至2.92%。

  细细观察周五的盘面,市场最恐慌的时间出现在午后开盘那几分钟,指数也仅触及2807点,这说明在2800点附近承接力量较强。再者,24日市场并没有跌停个股,跌幅最大的恒康医疗是复牌补跌股,这则说明投资者心态比较稳定。“A股市场没有全面放开,受到的冲击有限,另外,在前几天欧洲股市连续反弹之时,A股并没有跟涨,现在跌起来幅度自然要小。”私募程先生表示。

  “黄金暴涨、英镑暴跌、各国国债价格暴涨、欧洲股市暴跌、日经指数暴跌。说实话,资本市场出现的这场暴风骤雨我之前没料到。”牧容投资洪燕华表示,不过,A股只是一步到位的下跌之后就展开了收复失地的走势,“说明A股的趋势向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盈阳资产基金经理孔煜菲认为,由于此前外界对英国公投预期基本一致认为会留欧,而投票结果脱欧则为超预期事件,直接导致全球市场大跌。不过,消息落地之后,A股的基本面上暂时无重大不利因素,因此,抄底资金便开始进入。

  “A股市场在今日表现出的承接强度大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孔煜菲表示,午盘反抽时创业板一度翻红,强势股受资金追捧,可见市场短线资金热情不减。

  短线调整或一步到位

  2800点附近可低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位私募在英国脱欧事件明朗之前选择了谨慎观望。私募楼庭聚告诉记者,周五A股跟随全球市场大幅波动之时,他选择了保持一定仓位下的观望,静等事件的冲击平息后,再决定操作。

  私募阮一飞表示目前保持在半仓以下,下周将择机加仓,因为看好7月的反弹行情。阮一飞认为,英国脱欧对A股没有直接影响,只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加大带 来的间接影响,“大多还是心理层面上的影响,而且是短期的。”他预计,下周市场就将会消化这一事件的影响,并走出短期调整。据他了解,目前是公募和私募做 多积极性都比较高,市场内游资的炒作热度也较为高涨。

  红珊瑚投资张军告诉记者,在24日的市场波动中他们的仓位也没什么变化,目前仍为 七成左右。“在我们看来,英国脱欧是利好中国,所以对短线的冲击没必要悲观。”张军表示,目前来看,调整很可能是一步到位。“下周还会有欧洲等外围市场传 导来的影响,A股也会有波动和震荡,但不会出现市场恐慌。指数稳定后,个股又会恢复活跃。”

  24日傍晚,中国央行就英国退欧公投发表声明:已做好应对预案。私募程先生认为,这有利于平复A股市场的信心。再考虑到深港通即将推出,后面还有养老金入市的预期,程先生认为,在利好预期较多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A股将出现比较好的操作期。

  “今天A股市场强势的背后,驱动力量到底是场内的护盘资金还是为市场内资金宽裕的体现?”盈阳资产另一位基金经理楼凯旻建议投资者多观察下周的走势。整 体来看,市场可能即将到了变盘节点,“一旦突破现有震荡区域上行,就可能是吃饭行情的开始,如果重回震荡,那么市场依然没有机会。”楼凯旻表示,操作上, 建议投资者在确认走势之前,先不要急于动手。

  “其实英国退欧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全球风险偏好的变化。”中航证券季菲菲表示,目前大盘 还在区间内运行,投资者下周还是要稍微乐观一些。“近期市场2800点至2900点的箱体震荡已成共识,但2900点久攻不下之时,短线调整本来就在预期 中。”季菲菲表示,此番借英国脱欧事件造成的恐慌来砸盘,短期将出现抄底机会。“短期利空逐步释放后,必然会有反弹。”她建议投资者在股指靠近2800点 时,低吸布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