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愈高,中国资本市场与海外的连动会加强,熟悉海外市场的变化及趋势,有助于对国内市场行情的判断。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2016开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应是令多数人失望的,其中尤以股票市场为甚。截至1月18日,MSCI全球指数下跌近9%,MSCI全球新兴市场指数滑落11.5%,沪深300下跌16.1%,创业板跌幅更大,将近20%。

  美联储升息、美元强势、油价下跌、海外高收益债承压及中国经济与股市调整,皆是大家预期当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但其中几项不利因素同一时间段互相影响。

  全球资本市场开年表现不佳应是预期当中,但跌幅肯定是预料之外,至少是超乎我的预期。2015年底,在一次给投资人的报告中,我用了电影“后天”的一张海报做为PPT的首页,鼓励投资组合要能面对极端情况,其中的核心思路为分散多元及慎用杠杆。

  以前我管公募基金的投资组合时,也曾在组合中使用杠杆,但一定有止损机制及充足的保证金。限于法规限制及投资目标,个人投资中我不曾使用过杠杆。我一直认为没有什么工具不能投,关键在于度。

  我个人的组合在币种上包括人民币、美元、欧元及台币,市场则主要涵盖美国、香港、欧洲、A股及中国债市,完全没有杠杆,所以同一时期我的组合下跌约10%,但压力不大。

  亏损当然是一种压力,但更大的压力是来自于被迫清盘,甚至是因此压力而影响正常生活。投资要避免影响生活,第一步是要有合理的风险报酬预期及估计。正常的投资工具应该是高风险伴随可能的高报酬,当大部分投资工具的报酬率都下滑,有一种工具却宣传可以提供高乎寻常的稳定报酬,等于是诉求低风险高报酬,不知你信不信,我是不信。

  选择完投资标的之后,你就要考虑如果亏损,之后该怎么办?长期投资,割肉或加仓?答案肯定因人而异, 因为每个人的整体情况不同,应对的方式也不同。

  举长期投资为例,每个人对长期的定义不同。我的投资组合中,最短的将近一年,长一点的在3年左右,更长的有15-20年,投资时间最长的超过26年。持有26年是我开始工作时便投的未上市股,一只科技股,目前仍是亏损。因为还在运营但没上市,所以卖不掉,无法割肉,只能当纪念品,不过还好过去5年,每年开始分红了。此后,我对于太热门的投资工具,但是自己不懂的,就不再碰了。15-20年的投资标的,最大的特点是有分红,整体算下来年化报酬率达到6%。当一年定存收益率有3.5%时,6%可能不够吸引人。但当一年定存只剩2%或1.75%,6%的年化报酬应是不错的标的。

  至于割肉或加仓,关键在于对投资标的3年以上的投资展望。为何是3年?因为市场资金充沛,3年基本就可见到一次多空循环。假如评估结果不理想,那就割肉,另起炉灶。频繁交易,希望靠择时来增加收益,必须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不见得适合所有人。

  至于定投,最大的失误可能是只知道买,但当报酬率远高于自己的目标时,仍坚守长期投资,不愿意减仓,最后可能是看到收益率由正变负,后悔莫及然后亏损卖掉。其实定投的最大功用是在于克服人性的弱点,敢于在市场下跌时,以不定的时间换可能的获利空间,定投的重点在报酬率,不要执着于投资期。

  最后,想跟广大投资者分享一下海外投资的经验。

  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加大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对海外市场不熟的人,不见得现在马上要买海外资产,但还是要考虑学习如何投资海外市场。因为当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愈高,中国资本市场与海外的连动会加强,熟悉海外市场的变化及趋势,有助于对国内市场行情的判断。

  海外投资中,我认为原油及外汇比较难判断走势,一般人不适合太激进的投资。它们的走势不仅受制于经济因素,更可能受政治因素影响,价格变化超乎预期。当中国的利率逐步下滑,海外的债市可能也是大家想要投资的标的。我建议大家,若要投资开放式基金,投资范围可以广泛一些,多元化的产品不失为一种选择。因为高收益债的违约率在上升,同时考虑监管因素,市场上的做市商参与度在降低。许多市场参与者担心,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会有较大压力,市场价格会有较大波动。这种情况下,多元资产比较有能力进行超预期的赎回。若要投资海外单一市场的固收产品,建议考虑专户产品,可以较好的锁定收益,减少短期市场系统性风险对流动性的要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