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风接棒自贸热 介入需辨明风向

2013年09月04日 01: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相关专栏】自贸区概念股抽不干创业板

    □本报实习记者 徐伟平

  进入9月,市场突然刮起了“土改风”。昨日海南橡胶辉隆股份上实发展罗顿发展等10只土改概念股集体涨停。随着市场对土地改革的预期升温,土地流转概念成为资金关注的新热点。分析人士认为,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确定,高层继续大力推进改革的预期强烈,预计土改概念的炒作会持续发酵和扩散。

  接替自贸区成新热点

  在刚刚过去的8月,上海自贸区概念股无疑是沪深两市的最大热点。昨日上海自贸区概念指数上涨0.50%,涨幅较前几个交易日明显收窄,之前跟风炒作的港口股和物流股也大幅回调,但另一股力量“土地流转概念股”却随即跟上,成为市场的新亮点。

  有消息称,日前一份关于农村土改进程的重要文件已经下发至河北、辽宁、吉林等18个省市,按照文件要求,被确定的28个试点市县将于今年8月至9月正式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原则是不突破现有土地利用政策、土地使用标准等法律法规,流转土地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建设。在这一消息的刺激下,“土地流转概念股”迅速走强,昨日海南橡胶、辉隆股份等10只土改概念股集体涨停,其中北大荒、辉隆股份和亚盛集团更是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且成交量明显放大,显示场内资金对该概念的热捧。

  业内人士估计,全国13亿亩可承包土地的流转价值总量在50万亿至80万亿元之间,土地流转将给中国8亿农民人均增加6万至10万元的资产总量,并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农业,促进消费增长、农业发展及加速农民市民化的进程。这意味着土地流转改革一旦完成,将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土改概念呈扩散之势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此起彼伏。上半年在“调结构,促转型”的政策引导下,新兴产业受到资金的热捧,并直接催生了创业板的单边牛市行情。而下半年,在“促改革”的政策环境下,上海自贸区概念拉动区域板块强势上攻。考虑到11月三中全会将召开,市场将迎来改革憧憬期,土改概念可能成为主题投资的又一主线。

  业内人士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两次具有标志意义的土改,第一次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第二次以1987年深圳开启的土地拍卖制度为代表,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而本次的新土改很可能发生在三中全会改革政策的窗口期。有市场人士指出,可能出台的土地流转改革或许是高层为新兴城镇化改革所做的重要准备。一方面通过土地改革,可以实现集体土地的流转,将产生土地增值收益和相关流转税费收入,为城镇化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宅基地的流转,让农村人口获取土地增值收益,才能提高农村人口的购买力,使得农村人口可以进城,农民变市民。从这个角度看,在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下,土地改革可能进一步深化,而土改概念股的发酵时间也可能被拉长。

  从市场表现来看,虽然土地流转概念刚刚兴起,但却呈现快速扩散的态势。昨日,有消息称,海南省研究制定了《海南省农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有望率先破题,拥有一定土地储备的海南本地股迅速受到资金的关注。未来随着各地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的公布,土地流转概念有望呈现多点开花、迅速扩散的格局。

  但从土改概念上市公司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看,该板块的整体业绩并不乐观,其中拥有大量土地资源的罗顿发展净利润同比下降了876.87%,北大荒净利润同比下降了83.49%,未来公司业绩能否出现好转并不确定。投资者在参与土改概念炒作时仍需谨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蒋洁敏被曝曾建石油项目帮薄提升政绩
  • 体育李娜进美网4强 全运橄榄球决赛北京罢赛
  • 娱乐网曝新神雕花絮照 杨过小龙女亮瞎眼
  • 财经蒋洁敏与四川落马高官郭永祥关系密切
  • 科技苹果发出邀请函:9月11日开发布会
  • 博客唐师曾:薄熙来“山西老抠儿”外号由来
  • 读书钩沉:林彪判王光美死刑毛泽东刀下留人
  • 教育大学生落户京城交易内幕:23.5万全搞定
  • 周彦武:唐土地自由流转引发安史之乱
  • 永新人:计生部门利益绑架国家政策
  • JohnRoss:中国取代美国成头号制造国
  • 钮文新:新一轮改革再从农村启动?
  • 金岩石:中小企业 国家龙脉长寿法门
  • 沈建光:中国与新一轮危机
  • 江濡山:蒋洁敏腐败之水到底有多深
  • 章玉贵:光大认罚消灾释放什么信号
  • 周天勇:中国经济新增长的三个着眼点
  • 洪平凡:中国能否避免亚洲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