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赵笛
本周,在风雨飘摇中挣扎了一段时间后,沪指终于跌破2000点大关,连续四天收于2000点下方,宣告“1”时代正式来临。此时此刻,股民中有个热传的段子:“割肉大军和抄底大军擦肩而过,
双方冷冷地相互看了一眼,嘴里不约而同地冒出两个字——傻瓜。”
其实,在当前大盘跌破2000点后呈现的破位式下跌走势面前,割肉离场的理由有很多,比如机构不进场、产业资本不抄底、估值压力仍很大;但同样,逆市加仓的理由也有很多,比如经济数据好转、IPO暂停了、资金面积极信号
显现等。
然而,A股早已是熊冠全球的“奇葩”,用正常的思维已经很难理解。这就有了中登公司数据显示的信息:割肉的人和抄底的人都在增加。
当割肉大军和抄底大军在“1”时代狭路相逢,谁才是傻瓜,谁会是赢家?而A股下一步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空方观点/
A股向左走:1942难言底
当告别《相约1998》,告别《恋曲1990》,告别尼克松访华的“1972”,没有人相信冯小刚的《1942》是底,有悲观的股民,甚至笑言已经看到了清朝末年的“1840”。
没错,这些数字说的不是中国历史,说的是上证指数新低不断的点位——熊市不言底,特别是在多个指标仍未好转的情况下,“1”时代似乎尚看不到底在何方。
机构尚无抄底信号
机构是A股的“定海神针”,也常常是先知先觉者。
据中登公司10月份统计数据显示,社保基金、保险基金、QFII等机构均没有大规模进场的信号。比如社保资金在10月份依然是零开户,这是社保基金连续5个月未见新增A股账户;保险机构在10月新增开户数仅有4个。这一数字相比9月8个,8月13个,6月、7月的40个以上,呈现出明显的递减态势。这说明,大盘的下跌没有勾起保险基金抄底的意愿。
数月来,管理层赴海外推介A股,大额新增了QFII、RQFII份额。11月13日,RQFII再增加2000亿元投资额度,试点总额度达2700亿元人民币。然而,中登公司数据显示,10月QFII新增开户仅5户,较9月的6户再降,也创下近5个月新低。而RQFII新增开户更为“0”户,9月为2户。
显然,上述机构作为A股的主心骨,他们对市场仍不看好。
有媒体报道指出,2009年7月,社保基金从深市净流出6.64亿元,创当时年内单月最大净流出。2009年8月股市结束反弹出现大跌。2010年7月,指数开始反弹。仅社保基金就于7月6日火线增仓30亿元。
诚然,中登公司的数据是10月的,如今11月都过完了,有些滞后。但考虑到机构进场时间往往领先于股市见底。即使中登公司11月份的数据显示机构大举进场,至少12月初的行情希望不大。
产业资本增持力度很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历史规律发现,产业资本大规模增持,股市见底上涨;产业资本大面积减持,股市见顶下跌。因为相比机构,产业资本直接参与实体经济的运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力应更强一些。而目前,产业资本的态度仍显消极。
2012年10月,产业资本增持额为15.24亿元,减持额为13.93亿元。截至11月23日,产业资本的增持额只有3.97亿元,减持额已经高达15.76亿元。
“市场可能忽略了一点,产业资本不是想增持就能增持的,他们至少需要重组的资金做后盾。”某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当前环境下,至少有两个因素制约产业资本的增持。
一是经济环境不好,企业真的“很差钱”;二是年底本来就是套现做业绩的时间,这时更多的是减持套现,而不是增持。即使存在增持赚钱的机会,那也是2013年财报的事情。
据兴业证券的产业资本增减持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的年末,往往会出现产业资本增持变化不大,减持大幅增加的情况。
比如2006年10月,产业资本减持14.79亿元,11月、12月则分别减持27.51亿元、29.8亿元;2007年10月、11月产业资本减持金额为75.54亿元、67.18亿元,12月的减持金额猛增至108.51亿元;2008年10月产业资本的减持金额是21.94亿元,11月、12月增至34.11亿元、60.9亿元;2009年10月,产业资本减持77.93亿元,11月、12月分别增至125.63亿元、90.93亿元;2010年10~12月,产业资本的减持额依次高达130.89亿元、141.25亿元、104.72亿元;2011年10月,产业资本减持41.87亿元,11月猛增至79.01亿元。
显然,无论是当前的经济环境还是年末的现状,都不支持产业资本的增持。而没有产业资本的增持,大盘见底就无从谈起。
比如2008年9月,产业资本增持30.4亿元,这一增持额较6~8月的21.47亿元、18.71亿元、21.43亿元有了大幅增加,随后,股市在10月28日见底1664点。2011年12月,产业资本的增持额为37.05亿元,远高于前两个月20亿元出头的水平。在此背景下,2012年1月6日,股市便见阶段底部2132点。
如今,产业资本还没有表现出大举增持的迹象,“1”时代也就很可能仍看不到底部。
估值隐患仍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每逢下跌到一定阶段,市场就会计算其估值到了哪里,是不是有机会了。那么,当前市场的估值具备吸引力吗?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上证A股的市盈率仅为9.7倍。在2008年的1664点时,这一市盈率为13.61倍,2005年998点时,这一市盈率为15倍;沪深300指数方面,当前的市盈率仅为9.1倍。2008年时,沪深300的最低值为14倍。显然,从沪市主板或沪深300股票来看,当前股市的估值是很便宜的。
然而,截至11月27日,中小板指数的市盈率为25.03倍,较2008年10月的17.15倍、2005年的最低值21.69倍仍高出不少。上述市盈率是根据三季度业绩估算的,也就是说,如果四季度业绩继续下滑,上述市盈率还会被抬高,估值压力又会显现。
渤海证券分析师周喜指出,对比往年,截至目前公布年度业绩预告的企业中,仅有55.11%的公司“报喜”,占比数据好于2005和2008年,但较2011年回落近12个百分点。以2012年11月22日市场一致预期计算,2012年和2013年沪深300板块净利润年增速为0.10%和12.77%,较年初分别下调了18.70和27.36个百分点。
/多方观点/
A股向右走:“1”时代长不了
市场往往存在分歧,有悲观地看待市场 “熊市不言底”的;也有乐观地认为“底部就在眼前”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影响市场的不利因素正在逐渐减少,资金进场的信号正在增多。或许,“1”时代长不了。
经济数据好转
正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样,5月份以来经济数据下跌显示宏观经济仍在下滑。然而,近几个月来,经济数据正在好转。
11月22日,汇丰PMI预览值为50.4,比上月终值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且是2011年11月以来首次站上50这一牛熊分界线以上,经济确立企稳回升趋势。
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001亿元,同比增长20.5%,为连续两月同比增长。
今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240亿元,同比增长0.5%。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今年首次实现同比转正。
而即将公布的中国官方PMI也有望释放出积极信号。市场预计,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预计将回升至50.6(中间值)。这意味着该指数有可能创出最近7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连续第2个月回升至50这一“牛熊分水岭”上方。
然而,好的经济数据并没有给予市场信心,就在11月27日当天,大盘正式跌破2000点。但是,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5月份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如今经济数据好转,这一下跌的理由自然不存在了。
正如新华社发文指出,从经济基本面,人们似乎很难为这一波的快速下跌找到足够理由。无论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或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本月以来相继亮相的一系列重要经济指标均显示,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暖”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中国,全球的经济状况都在好转。
周四(11月29日),美国商务部将美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上修,三季度美国GDP环比增长2.7%,高于此前公布的初值2%。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下降2.3万人至39.3万人。这些因素刺激11月29日的道琼斯指数开盘重返13000点大关。
显然,在全球经济再现复苏的背景下,宏观经济下滑及全球经济不景气这一困扰股市的不利因素正在散去。
IPO暂停=救市信号?
除了经济下行的原因外,股市供需失衡,IPO造假严重,也是导致A股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新华社发文明确告诉市场“IPO(首次公开发行)已经实际暂停”。实际上,市场并非不知道此消息,早在7月底,证监会预披露网页上就没有了新的预披露招股书出现。
不过,新华社的“暂停”一词,还是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原因是,股市持续下跌后,暂停新股发行就是政策救市的一大信号。
在上轮大熊市中,2008年9月25日,华昌化工(002274,收盘价5.67元)是最后一只发行的新股,随后IPO暂停,直至2009年7月10日桂林三金(002275,收盘价13.57元)挂牌。这次IPO暂停时间长达10个月之久。
而就在2008年IPO暂停后的1个月,大盘便见底1664点。如今,IPO暂停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市场却还没有迎来底部。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资金供求矛盾已经不是暂停IPO就能解决的。目前,大约有800家上市公司正等待上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证券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
虽然是难题,但还是要予以解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5年“股改”解决的是当时股市的主要矛盾,即二级市场供给偏少,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不统一。最终“股改”释放了流动性,大股东也频频注资做强上市公司。在主要矛盾得以解决的情况下,股市也就结束了近5年的大熊市。
如今,股市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二级市场的供需失衡。从小了来看,IPO暂停显然对缓解股市当前的资金面压力构成积极因素;从大了看,本次IPO暂停极有可能不是一次简单的救市,而是酝酿一次大的改革。
如果改革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毫无疑问地成为2012年底翻盘的最大动力。
积极信号增多
虽然10月份中登公司数据显示增量资金的不作为,但近期,关于市场资金面的好消息确实多了起来。
11月28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财经年会时建议,划拨更多的国有资产,包括金融国有资产到社保基金,可以划到30%~50%。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社保基金是亏不得的资金。提高国有资产划转到社保的比例,如果股市继续下跌,这显然对社保基金很不利。
除了社保基金的消息,近日QFII大举买入银行股抄底的消息也为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从10月15日至11月23日的30个交易日里,有12家银行股24次上榜大宗交易,合计成交1.83亿股,成交额达7.15亿元。其中有16次为“零折价”成交,且“零折价”成交的背后往往都跟随着一个固定的买家席位——海通证券国际部,而且该席位经常在同一日“批量买入”多家银行股。资料显示,海通证券国际部向来是QFII席位大本营。
近期,封闭式基金遭遇大宗交易也引起市场的关注。有分析认为,保险资金历来是封基的最主要投资者,此次出手抄底的资金很可能来自保险机构。
11月29日,证监会官员突然回应了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入市的问题。虽然,后两者入市并不主要投资股票,但该消息曾被市场看做利好而炒作。
/账户动态/
账户数变动玄机:140万持仓户割肉 3万休眠户抄底
由于市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导致割肉资金和抄底资金同时出现。当两者狭路相逢时,谁是傻瓜,谁是赢家呢?
增量资金匮乏
在中登公司周账户数据中,新开户数反映了增量资金对市场的看法。目前,新开户数仍不足10万户。
数据显示,上周(11月19日~11月23日)A股新增股票账户数为82973户,这一数字虽然较此前一周(11月12日~11月16日)的77327户出现反弹,但整体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以往的历史大底前,新增开户数大幅放大是股市见底的信号之一。
今年初2132点前一周 (2011年12月26日~2011年12月30日),A股新开账户数为162777户。而12月初的一周 (2011年12月5日~2011年12月9日),只有138961户,增长17%。
再比如1664点前的一周(2008年10月20日~2008年10月24日),新增A股开户数合计为161056户,而在1664点当周 (2008年10月27~2008年10月31日),新增A股开户数高达194926户,新增开户大幅增长了21%。而在管理层推出汇金增持等三大利好前,新增A股开户数仅为152104户。
显而易见,随着底部临近,新增A股开户数会出现大幅增加,这表明场外增量资金逐步认可了股指,从而形成羊群效应,推升股市。
如今,新增A股开户数再次回到了10万户/周之内,仅有8万户,远远低于2132点和1664点前期的水平,也未达到见底前开户数暴增的情况。
140万户存量资金割肉
如果说新增账户数反映增量资金的话,本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和期末持仓A股账户数则分别反映了市场存量资金的态度。前者表示存量资金是否活跃,后者表示存量资金割肉的程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一直在减少。
2012年11月19日~2012年11月23日,参与交易的账户仅为562.31万户,这一数字较前一周(2012年11月12日~2012年11月16日)的646.68万户减少了13%,较2012年11月5日~2012年11月9日那周的730.09万户减少了20%。而在行情见顶的2012年5月初 (2012年5月7日~2012年5月11日),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高达1113.39万户,如今的交易账户只有当时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该交易账户数也已经低于2132点前的水平。2011年12月26日~2011年12月30日,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630.86万户,显然,存量资金已经极度不活跃。由于期末持仓A股账户数不断减少,这表明存量资金更多是割肉不愿进场了。
数据显示,2012年11月19日~2012年11月23日,期末持仓A股账户数为5580.51万户,由于当前A股总账户数为16762.49万户,这表明只有33%的账户还在场内。
实际上,该持仓账户数10月份以来就一直保持在5580万户左右,不过在行情一度有见底希望的9月底至10月初,2011年10月10日~2011年10月14日的期末持仓A股账户数为5719.64万户,2011年9月12日~2011年9年16日的期末持仓A股账户数为5720.78万户。由此可见,两个月来,有140万户的资金割肉离场了。
继续往前追溯,2132点前的2011年12月26日~2011年12月30日,期末持仓A股账户数为5694.21万户,2132点后(2012年1月9日~2012年1月13日)为5682.89万户,而见顶时期(2012年5月7日~2012年5月11日)为5682.01万户。可见,9月的反弹,大约有近40万户抄底进场惨遭被套。
3万休眠户进场抄底
值得注意的是,中登公司的数据中还有一项能够表明是否有存量账户在抄底。这一数据就是期末休眠账户数。
所谓期末休眠账户数表示的是已经开过户,但长期没有交易,经证券公司核实、申报的休眠账户。近期,这一休眠账户数量慢慢减少了。
截至2012年11月23日,期末休眠账户数为3021.5万户,这一数字较11月16日的3021.91万户减少了约4000户,较11月9日的3022.3万户减少了8000户,较11月2日减少了1.2万户。这表明,11月份以来,有1.2万户休眠账户“复活”交易。
某券商营业部人士告诉记者,休眠账户销户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不排除有账户属于大资金的 “拖拉机”账户。休眠账户的“复活”,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有资金利用这些账户开始抄底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若追溯到10月12日,期末休眠账户数为3024.01万户,而9月28日,期末休眠账户数为3024.45万户。这表明,大约有近3万户在大盘首度盘中跌破2000点后开始抄底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期末休眠账户数的“复活”与大盘见底有很高关联度。
比如1664点之前的2008年9月底和10月初,期末休眠账户数一直保持在1931户左右。2008年10月31日减少到1928.18万户,约减少3万户。而到了2008年12月31日,这一数字降至1914.2万户,较1664点时减少14万户。2132点前的2011年11月4日,这一数字为2501.09万户,随后缓慢减少,至12月30日为2496.53万户,两个月减少了4.56万户。
有一个现象至今无法解释,那就是,真的当行情见底时,期末休眠账户数反而会跳升。
比如2008年12月30日的期末休眠账户数为1914.2万户,2009年1月为2068.16万户,几天暴增了约154万户;2011年12月30日这一数字为2496.53万户,2012年1月13日暴涨到3050.46万户,增加了约554万户。
若仅以上述规律来看,或许当期末休眠账户数暴增时,行情就真的见底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