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上市公司三季盈利继续下滑 A股巨无霸搁浅

2012年11月06日 09:47  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新金融记者 游敏常

  在10月份PMI数据的光芒之下,市场暂时将A股盈利下滑的阴影抛诸脑后,“多头”部队乘势追击,大盘一度站上2100点关口。

  三季度落下帷幕,业绩地雷暂时释放完毕,但盈利下滑的阴霾始终挥之不去。Wind数据显示,2471家可比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盈利下滑1.29%,若剔除金融和“两桶油”后,下滑幅度更是超过15%。

  随着经济泡沫全面退潮,以往盈利所向披靡的“巨无霸”们也开始出现搁浅的迹象。以中证100指数成分公司为例,100家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幅仅小幅上涨4.86%,其中47家公司盈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整体盈利下滑1.29%

  来势汹汹的经济寒潮还在吞噬着企业的盈利,从刚披露完毕的三季报来看,虽然A股盈利暂时企稳,但下滑的势头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2471家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29%,跌至1.49万亿元,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仅为7.47%。

  华创证券分析师表示,在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形下,企业面临着双重挤压,一方面营业收入增速不断下滑,另一方面成本端特别是劳动力和资金成本依然高位运行,因此A股三季报整体表现并不理想。

  而在剔除金融和“两桶油”后,A股盈利更显颓态,整体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15.2%。而分季来看,三季度单季盈利下滑幅度为14.31%,较二季度的13.61%略有扩大,但与一季度16.04%的下滑幅度相比已出现明显好转。

  “从三季报来看,A股盈利下滑已经显露企稳迹象,预计四季度将有所回升,但从目前形势看,明年或再次出现下滑。”中航证券策略分析师戴磊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营收增速放缓的同时,企业的费用仍继续攀升。海通证券统计显示,今年三季度A股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的25.94%,较中报时的25.57%略有上升。

  A股黯淡的盈利天空中,银行业业绩报表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后者在息差缩窄的背景下,仍然强势撑起A股前三季度净利润的半壁江山。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盈利同比增长17.44%至8128亿元,约占A股全部盈利的55%。

  当然,与去年同期银行业32%的净利润增幅相比,即便是坐拥逾17%的业绩增速,也难免令人生出“江河日下”的感慨。即使如此,银行业依旧是当下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前三季度A股盈利十强中,银行便包揽了七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更成功加冕A股四大“赚钱王”,盈利规模均突破千亿元,为首的工商银行达到1856亿元。除了银行军团以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也侥幸挤入前十,分别以869.5亿元、419.5亿元和365.6亿元排在第五、第七和第八位。

  毫无疑问,作为A股的盈利基石,大盘蓝筹股们还在苦苦坚守着A股的盈利阵地。以中证100指数成分股为例,今年前三季度,这百家公司总共实现营业收入10.76万亿元,占A股当期营收的61%左右;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万亿元,更占到A股盈利的82%。

  中国远洋“卫冕”亏损王

  在经济寒潮中,即便是A股的盈利基石也难免受到撼动。以中证100指数成分股为例,今年前三季度,这百家公司营收和净利增速分别为8.15%、5.18%,与去年同期28.67%、20.83%的增速相比,数据已不可同日而语。

  “中证100指数成分股多半以周期股为主,目前宏观经济正处于下行阶段,周期股的盈利波动也开始增大,恐怕难以维持以往增速。”上海某券商分析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所幸这些公司因为规模庞大,抗冲击能力远远胜过中小公司。”

  尽管如此,这百强公司还是有47家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出现下滑,中国远洋、中国铝业鞍钢股份中兴通讯[微博]华锐风电等5家企业甚至陷入亏损的泥沼。

  其中为首的中国远洋亏损金额超过64亿元,中国铝业、鞍钢股份分别亏损约43亿元、32亿元,而这三家公司也登上了A股前三季度亏损榜“三甲”之位,中兴通讯以17亿元的亏损位列该榜单的第八。

  自去年“荣膺”A股“亏损王”后,中国远洋的经营情况并未出现明显好转,今年前三季度业绩继续垫底A股。幸运的是,公司第三季度亏损环比缩窄近三成,从原来的21.76亿元减少至15.31亿元。

  中银国际分析师杜建平判断,中国远洋第三季度亏损额之所以环比有所收窄,主要得益于集运市场运价上涨带动集运业务扭亏为盈,但是公司的干散货业务则持续亏损。

  “第四季度为干散货市场传统旺季,近期 BDI指数大幅反弹,这将有利于公司减少亏损,但预计全年亏损金额仍达80亿元左右。”杜建平直言不讳,“但由于2012年公司继续亏损,中国远洋A股股票将面临被ST的风险,因此公司管理层扭亏为盈动力较强,后市值得期待。”

  不得不提的是,在亏损连连的钢铁股纷纷破净之际,中国远洋顽强守住了股价底线。截至11月2日,其市净率仍维持在1.5倍左右。

  亏损金额仅次于中国远洋的中国铝业同样幸运躲过破净一劫,截至上周五,其市净率在1.4倍一线徘徊。得益于毛利率环比回升以及2.6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该公司三季度亏损也较二季度大幅收窄五成左右。

  但中金公司分析师蔡宏宇指出,在产能过剩短期难以改变、下游需求维持疲弱的背景下,铝价将继续维持盘整,并位于成本线附近震荡,电解铝厂商依旧处于盈亏平衡甚至亏损的水平。

  在这些A股“巨擘”中,不但周期类企业盈利严重下滑,就连消费类企业也开始力不从心,盈利增速明显放缓。今年前三季度,在中证100成分股中,仅有双汇发展包钢稀土洋河股份业绩增速迈过10%关口,最快的双汇发展也不过17.24%。

  尽管如此,未来A股盈利和估值重心的提升将继续仰仗这些蓝筹基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巨无霸”如何捍卫自己的盈利和估值无疑将是四季度市场最大的看点之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 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杨林:三一应当如何应付在美国投资受阻
  • 赵伟:PMI转暖难掩民企困局
  • 姚树洁:2012年是中国经济模式转折点
  • Kingsley:大量热钱流入香港是假象
  • 阿平:茅台成中国最好股票的遗憾
  • 陈序:香港楼市如何消化新政
  • 张化桥:股票真便宜的时候 我偷着乐
  • 黄鸣:任志强是对太阳能无知的地产大佬
  • 谢作诗:中国制造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
  • 张捷:发展旅游业当前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