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城证券:A股或跟涨不跟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4日 00:59  中国证券报

  □长城证券(微博) 张勇

  虽然全球股市在欧债危机升级、美国就业数据不达预期等多重利空的打压下大幅下行,但是上周A股市场震荡走高,稳增长成为A股市场独自走强的内因。不过,针对稳增长政策能否令中国经济软着陆并且稳步回升,市场分歧仍然巨大,尤其在全球经济面临欧债危机升级的打压下。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将令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A股市场在连续两年落后全球主要股市之后,出现领先也实属正常。

  在逆周期调控仍可使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预期之下,经济冷政策热依然是A股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为今年1月份以来的5个月新低,该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或者说二季度经济是否会见底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结合前期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发电量数据均表明中国经济回升乏力。经济偏冷势必会推动政策转向相对积极,稳增长将成为政策的首选。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如果5月份CPI能够继续回落至3%附近,降息便可能随时出台,从而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减少利息支出。而由于通胀压力依然存在,货币政策最多体现为阶段性的放松,财政政策依然将是主力。从已经公布的政策来看,主要体现在拉动投资与推进产业机构调整两个层面。投资拉动依然是中国经济上涨的重头戏,这主要涉及到铁路建设、节能环保、农村建设、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建设、保障房建设等项目;同时为了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利于经济转型,部分重大工程可能涉及到新兴技术、新材料、核电、生物医疗、移动互联网等产业。与2009年相比,振兴经济手段类似,但是区别也是相当显著,货币仅仅是适度放松,而财政政策更加倾向于经济转型,倾向于战略新兴产业,对于过剩的钢铁、水泥等产业依然保持相对中性的政策。由此可见,经济偏冷导致政策转向积极,部分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甚至出现了回暖迹象,因此投资者没有必要对中国经济过度担心,二季度末或者三季度初中国仍有望实现经济触底,随后展开温和回升。

  外围方面,欧债危机持续升级,美国经济复苏出现波折,这对全球股市造成重创,但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有限。近期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市场普遍担心西班牙或称为第二个希腊。西班牙国债收益率5月31日仍在6.66%高点徘徊,显示市场担忧该国需要“巨量”外部援助。欧债危机出现升级,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也出现波折,美国每月度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美国5月份就业人数大幅下降,创下2011年5月以来最低就业增幅,同时公布的ISM制造业指数也低于市场预期,这些都显示了美国的经济复苏已再次放缓。受此影响,5月全球股市震荡下行,欧美股指更创多年来的最大单月跌幅。相对而言,A股基本保持平盘走势,表现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这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中国股市过去两年均跑输全球股市,对负面因素已提前消化,因而今年A股的独行侠走势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另外,A股市场的制度红利仍有望推动A股市场健康发展,投资者信心也会逐步修复。6月1日起,沪深交易所A股交易费用及4家期交所所有期货品种手续费正式全面下调。交易费用的下降直接让利于投资者,减低投资者交易负担。另一方面,QFII与保险资金开户数大幅攀升,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将继续推动股指重心上移。股市新政在今年仍然是重要看点,制度红利将会利好股市,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整体来看,虽然全球股市近期出现显著下跌,对A股市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但是A股市场依然有望继续彰显独行侠的本色,在稳增长经济政策以及A股制度红利推动下,A股表现很有可能超出市场预期,跟跌不跟涨已经成为历史,跟涨不跟跌可能是2012年中国股市的主要特征。从短期看,A股击穿2300点就是机会,2132点已基本成为年内低点。

  投资策略上,在经济增速触底回升的阶段,建议增加周期类行业的配置吸引力,根据各行业景气的复苏进程与政策受益的强弱程度,6月份建议超配煤炭、建筑建材、非银行金融、汽车、房地产、家电、机械、医药与商业零售业,同时降低了非银行金融、石油石化、食品饮料、商业零售等行业的配置权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