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
5月A股的“开门红”走势,曾让广大投资者振奋不已。当然,对这种基于强烈的政策利好所刺激出来的行情,市场看法也不尽一致,但总体而言还是偏于乐观,并相信证券行业的改革与创新会带来相应的制度红利。
不过,“开门红”后的股市走势却并不尽如人意。从五月的第二个交易周开始,大盘就开始回调,到了本周更是出现加速下行的格局。在这波“开门红”行情中,沪综指并未创出年内新高,现在还回探到了4月中旬的位置,形态上呈现出来冲高失败再度探低的格局。5月份的“开门红”走势未能带来股市的持续上涨,众多政策利好的效果似乎是昙花一现,其中的原委究竟是什么呢?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不佳的实体经济表现对股市的上涨起到了很大的拖累作用。还是在年初的时候,人们对实体经济的评判还没有预期那么差,并且认为很可能会在一季度到二季度能够企稳回升。也就是在这样的预期下,股市出现了一波“春季攻势”。但是,到了4月份数据公布后,大家发现实体经济情况并不理想,似乎还在回落之中,同时宏观政策的调整似乎也和预期有较大差异,于是新一轮跌势就此开启。而此后不断出台的股市政策利好,以及人们对宏观政策改善的想像,还是支持了大盘的反弹。但是,进入5月份,虽然股市政策利好还在强化,但是随着各方面数据的公布,人们对实体经济的担忧重燃,预期逐步开始转差。虽然近期央行进行了逆回购以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操作,并意在释放部分流动性,但在大家看来恐怕作用有限。毕竟,在境内外有效需求都不足的情况下,不使用数量化的调控手段、不在财政政策上有大的举措,就很难见到效果。
现在,一些分析人士甚至已经作出了全年经济都将低位运行的悲观预期。这样一来,基本面对股市的运行就构成了很大的压力,而由于对政策走向与节奏难以把握,这就使得中长线资金纷纷选择退出而非进入股市。其实这种状况在“开门红”行情还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情况就是有不少机构在持续卖出,行情的上涨纯粹是靠盘中资金加快在不同板块中的流动来实现。一直有人提到中国股市不能反映经济的基本面,其实这也有失偏颇,至少现在,股市对基本面的表现非常敏感。
也许,有人曾经想过,中国股市的估值并不算高,如果有足够的股市政策利好出现,并且引导长线资金不断进入,使得供求关系得以改善,那么即便基本面比较一般,大盘也应该有所上涨。现在看来,有可能一些指数基金就是持这样的观点,因此他们近期的建仓速度很快,且就是冲着可能会出现的制度红利去的。应该说,在当前证券行业正推进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制度红利确实存在,但是并非在短时期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兑现。而且,不管是什么样的制度红利,都无法完全脱离经济基本面单独存在,否则只能变成泡沫。现实的问题是,时下行业中所进行的改革创新,也都需要反复的实践才能真正推广,因此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见效,而实体经济的疲弱又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业绩的回落,则使得原先被认为是不高的估值现在变得高起来了,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削弱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问题更在于,现在市场上的蓝筹股,大量分布在传统的周期性行业上,而这些行业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最直接,结果原来的确定性到这个时候变成了不确定性。于是,人们无奈地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大盘蓝筹股成为近期股市下跌的主要动力之一。沪深300指数并没有像有些人想像得那样因为有了两个跨市场ETF而得以领先大盘上涨,相反随着ETF的建仓开始就逐渐走弱,相关的ETF也在成立以后迅速地跌破了面值,股指期货更是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贴水交易。这种状况无不说明,相对于经济的基本面,股市利好政策的效用有限,指望减少30亿元交易成本之类的政策就能够刺激股市上台阶,更是很幼稚的想法。
时下,股市正向下探底并寻找支撑,尽管现在看来大盘的下跌空间还较为有限,在2300点-2450点的小区间内波动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但其疲弱格局难改。“开门红”后股市没有能够延续上涨势头,这使得“红五月”的预期很可能会落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