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申万:解放股市生产力 红五月呼之欲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7日 07:10  证券时报网

  作者:桂浩明

  5月份的第一个交易周,沪深股市不负众望,在仅有的三个交易日中走出了三连阳行情。截至上周五收盘,沪市综合指数突破了2450点,深成指也上涨到了10500点以上。

  5月份的第一个交易周,沪深股市不负众望,市场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上行格局,后市有望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看来,“红五月”不只是投资者美好的期盼,而是有望成为现实。

  政策密集出台打破滞涨

  其实,股市从4月份就从下跌态势中摆脱出来,重新恢复了上涨。回顾一下,3月份股市的下跌,即与前两个月大盘持续走高,获利盘堆积比较多的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人们对实体经济增幅回落与宏观政策微调幅度有限感到失望有关。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再加上一些偶发性事件的影响,使得在3月份股市出现了强制性调整,并且一度幅度还很大。但是,应该明确的是,由于基本面、政策面的运行趋势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强制性调整只会改变股市的运行节奏,而不会改变其运行方向。所以,到了4月份大盘就再度选择了上行。只是鉴于股市3月份下跌的教训,投资者在这个时候的操作都比较谨慎,这也使得行情的运行不那么流畅,颇有点一波三折的样子。也因为这样,到了4月底,沪市仍然徘徊于2400点附近,深市则受阻于10200点一线,似乎陷入了某种滞涨。

  毫无疑问,滞涨的被打破是与近期管理层密集出台呵护股市的政策相关。虽然,对于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有关部门所出台政策的具体内容,市场上的反应并不算很强烈,但是投资者都一致认为,管理层对于提振股市信心是下了决心的,并且是在抓紧落实。这种状况,应该说是多年没有出现过的。事实上,近半年来,管理层在推进股市的改革与创新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尽管很多措施(如吸引长线资金入市)现在未必能够马上见到效果,但毕竟随着各种利好的日积月累,其协同效应也就慢慢形成了。“五一”期间相关政策的集中出台,也是给了投资者不小的心理震撼,于是也就有了“五一”节后股市的跳空高开以及连续上涨。

  资金转战中盘蓝筹股

  尽管由于股市供求关系仍然较为紧张,另外在实体经济与货币政策方面也没有看到有太多利好股市的事情发生,这也难免使得股市在向上运行过程中表现得磕磕绊绊,像上周四和周五两个交易日,股指就几度翻绿,而且很明显成交放大受阻,但是,不管怎么说,投资者的积极性是被调动了,这就令市场能够形成并维持相应的热点,从而得以在震荡中上行。在这里不可忽视的是,在相关部门持续鼓励投资蓝筹股以及全面推出退市政策以后,市场上那种对绩差股的过度投机局面有了改变,大量最为活跃的资金开始撤出绩差股,ST板块成为5月份行情开始以来最为落魄的群体。而那些撤出的资金则开始转战中盘蓝筹股以及部分有业绩的题材股,板块分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成为推动这几天股市顽强上行的重要原因。

  人们还看到,由于两只沪深300指数基金发行顺利,募集的资金规模大大超出预期,这又使得部分投资者产生了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将会受到大资金青睐的预期,由此也就形成了新的上行动力。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当前管理层的股市政策非常利好股市。

  恢复性上涨一蹴而就

  理性地说,管理层的股市政策再怎么利好股市,都不至于让股市走出趋势性的大涨行情。但问题在于,如今的沪深股市估值明显偏低,即便考虑到实体经济比较弱,上市公司业绩将出现下降的因素,客观上还是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而这种优势之所以长期没有能够体现出来,根本原因在于原来的股市机制与体制存在问题。对此所进行的改革与创新,自然会给股市的运行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会解放股市的“生产力”。

  更何况,中国的实体经济状况也是在改善之中,而宏观政策的调整也是在有序地进行,股市运行的大环境是在慢慢好转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不断推出的股市利好政策,确实能够起到加快股市回暖的作用。今年以来的行情,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行情,已经证明了这点。显然,股市“红五月”确实可期。只是,这种上涨行情在本质上还是恢复性的,并非意味着是在基本面推动下新一轮大牛市的开始。尤其是时下市场内外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所以投资者尽管可以看好后市,但在操作上仍然应该谨慎,提防行情出现较大的反复与震荡。特别是股指冲击2500点一线的时候,更要注意避免轻易追涨。

  (作者单位:申万研究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