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外股市5月对决:美股下调 A股充满看多情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7日 01:41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嵇晨

  在华尔街投资谚语中,一直有“5月沽清离场”(Sell in May and go away)一说,而巧合的是,在过去一周,自今年年初开始走强的美股大幅下调,标普500、纳斯达克(微博)等标杆指数均创下年内最大跌幅。与此相反的是,中国股市却充满看多情绪,国际投行纷纷看好中国的“红五月”。

  5月伊始之跌

  近年来,美股通常在年初第一季度的数月中表现都比较亮丽。《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梳理发现,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例,2011年1月至4月底,指数从11577点一路小牛市涨到12810点,累计涨幅超过10%,且在2011年4月28日创下了12810点的当年年内最高点;而2010年1月至4月底,道指走出了几乎雷同的慢牛行情,累计涨幅7%,在4月底创下阶段性高点,并从此开始一路下跌。

  2012年1至4月,尽管累计涨幅并不起眼只有3.3%,但道指在其间始终保持小幅慢涨,并在3月中旬创下新高13297点之后开始下跌——从目前趋势看,如果今年美股走势和前两年雷同,或许可以大胆推测至少在未来数月中,美股可能会进入调整和下跌的通道。

  在截止到5月4日的最近一周,道指的周跌幅累计达到1.44%,标普500指数在科技和能源板块拖累下失血2.4%,纳指更是蒸发3.7%。

  一位美国基金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下跌的直接原因是连续三个月美就业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影响投资情绪担忧美国经济复苏受阻,欧美地区的多国政治选举同样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导致避险情绪爆发,资金离场情绪严重。从估值的角度看,更大的原因是一季度的牛市行情已经催生美股市场的泡沫,大盘调整意愿加强。

  从个股角度看,这种说法是具有一定解释性的。向来是华尔街宠儿的明星权重股苹果公司在今年年初时的股价为411美元,随着之后对新产品面世、股东派息等系列预期之下,股价在数月中直线飙升,在4月上旬创下了史无前例的644美元,尽管当时市场充斥看多苹果股价可以冲上1000美元、多个主权背景机构投资者暗中争购苹果股票的现象,但触及高点后的苹果股价不久之后就掉头下跌,显示现实中大部分市场投资者依然保持冷静和理智,用脚投票结果确认短期内苹果市值存在高估。在过去一周,苹果股价累计下挫6.3%,是自2011年10月以来的表现最差周,其565美元的最新收盘价距离高点跌幅超过了15%。

  如此看来,无论大盘还是个股,“5月沽清离场”的所谓华尔街“万圣节指标”似乎有一些道理,尽管5月才刚刚开始。

  离场与坚守

  在证券投资世界中,“5月沽清离场”恐怕算是最负盛名的季节性策略模式了。虽然从近期市场走势看,今年延续5月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可是,机械地遵守该策略是否奏效,本身就是个争议点。

  在美国财经媒体Marketwatch专栏中,《赫伯特金融摘要》(Hulbert Financial Digest)的创始人马克·赫伯特(Mark Hulbert)指出:“回顾历史数据发现,在过去十几年中,5月实际上是股市表现最强劲的月份之一,关于‘在5月沽清离场’的谚语更像是追踪更早的几十年前的市场表现。”

  公开信息显示,从1896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创建以来,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5月是仅次于9月的最差股指表现月,但是在过去20多年里,5月却排名全年平均表现最好的第三个月份。

  多名在纽约做二级市场证券投资的基金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关于“5月沽清离场”的假设前提之一是华尔街大型机构投资者或交易员为了休年假,选择在5月调整投资仓位。

  这种说法固然存在一定的事实根据,但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力有那么大吗?

  “无论是统计或理论意义,难道当日历翻过4月进入5月的时候,投资者就真的要立刻卖出股票吗?”赫伯特认为,哪怕部分投资情绪依然倾向在5月卖出股票,这种投资行为依然缺乏逻辑性和确凿理由,本身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毕竟从过往经验看,随势操作策略的成功率并不高。

  而有趣的是,和美国资本市场并不完全同步的中国股市却在5月充满着看多情绪,多家国际投行在近期纷纷唱多中国股市。

  4月末,野村全球市场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葛文高在2012年野村中国投资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见底,加上货币政策预期宽松,未来6个月,香港H股将迎来周期性上涨行情;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也在5月初的亚太区股票策略报告中指出,传统意义上的“5月离场”魔咒在今年的亚洲市场将会出现扭转机遇,呼吁投资者要“做多5月”、“留守5月”,预期中国证监会近期针对资本市场的系列改革将会利好资金回流中国股市,随着A股市场在下半年再次上扬,H股也将受益反弹。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