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泰证券:积极政策感召 结构性行情还将继续

  华泰证券 陈慧琴

  上周大盘在金融、券商、信托、保险、煤炭、机械、铁路基建(高铁零部件公司)、地产等权重板块的集体拉升中,收出放量中阳,题材股走势活跃,量能释放,行情大有加速之势。那么究竟该如何研判当前市场趋势,买入哪些品种,跑赢大盘的概率更大呢?

  从央行最近动作看,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同时,政策偏向于定向宽松,目的是为处于转型期的实体经济“输血”。应该说,这些政策动向为中线行情向上拓展空间奠定了重要根基。我们认为,一季度是市场确认经济底部的过程,市场信心趋强;二季度是市场确认复苏动力的过程。

  此外,先行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复苏有望在未来2-3个季度内延续,同时欧洲经济下行风险也有限,外围经济缓慢复苏的趋势有助于维持全球风险情绪及中国出口的改善,而A股具有很强的政策市特征,相信在积极股市政策的感召下,大盘在有效站上半年线后,后市结构性行情还将继续。

  中线底部构筑中

  从技术上看,目前大盘60日线金叉120日线,A股历史上,构筑大级别底部后60日线金叉120日线,均有中线上升行情,其中,998点金叉,指数上涨4.3倍,1664点金叉,指数上涨63.96。我们认为,5到7月由于数据真空期,目前从周线看,三年没有出现的低点抬高的结构基本形成,中线级别底部构筑完毕后的上涨行情同样是值得期待的。从日K线图上看,大盘正在构筑大型头肩底的右肩部分,其去年10月中下旬展开的反弹走势为左肩,2132点位置为底部,目前则是酝酿右肩突破走势,月K线的KDJ、MACD等指标修复完善,中期底部形态十分明显。

  本周是五一节前最后一周,也是年报、季报风险消化的最后一周,对市场的影响依然存在,会造成短期市场的波动。上证2450店到2478点附近面临获利回吐和前期的套牢盘压力仍比较大,预计短线在这个位置仍有震荡整理的过程。从“五一”节后开始,市场基本上就没有业绩压力的困扰了。

  四大线索把握结构机会

  近期市场重个股轻指数思维明显,行情真正的延续能力取决于价值型和成长型品种的表现。对此,我们认为,上半年可能会出现一批成长性或政策题材确定性的品种,而未来投资者在市场确定性事件中寻找主题投资机会很可能将获得超额收益。

  第一,区域热点此起彼伏,把握金融创新概念。券商创新业务大会已确定于5月上旬在北京召开,近日券商股走势抢眼,预计未来还有反复活跃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IPO重启在即,相关参股城商行个股也有望受到市场关注。

  第二,潜伏景气复苏相对敏感的强周期先行行业。煤价近期已经连续六周反弹,因此,在经济复苏预期下,可逢低中线布局恒源煤电西山煤电国投新集及小金属中的优质公司辰州矿业东方钽业。值得提醒的是,在中央要求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背景下,随着高铁恢复开工,4月份基建投资回暖的概率增大。在此背景下,建议逢低关注晋西车轴太原重工柳工等铁路、工程机械股和塔牌、祁连山等水泥股。当然,“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再翻倍至3.4万亿元,环保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目前A股相关上市公司规模普遍较小,市值破百亿仅3家,操作上可逢低关注天立环保三聚环保等。

  第三,重点留意新兴产业成长股。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一环,经济转型带动的新兴产业发展仍是下一步政策放松的主要着力点,其中移动互联、电子信息、软件、下一代互联网、LED相关概念的滞涨股仍有机会,操作上可逢低关注产业政策提振景气度、政府采购订单充足的一季度业绩预增、新兴产业等潜力股,尤其对部分成长性良好、上市机构资金关注的部分“高富帅”次新股共达电声三六五网博彦科技环旭电子三诺生物博雅生物等不妨逢低中线布局。

  操作上,注意利用好板块轮动的特征,关注含权、业绩向上修正、一季报增长同时又具备新兴产业政策红利的成长股的波段机会,在经济触底的大背景下,年报、季报继续保持高于行业平均增长幅度的公司就是本周最值得关注的品种,对于目前含权的中低价的齐心文具宝利沥青华工科技双塔食品农产品等逢低留意。

  第四,低价滞涨股或成市场新黑马。每轮行情中,低价重组股都会占有一席之地,此次行情或许也不会忘记他们。近期走势明显不给力的品种中,往往蕴含着未来的大黑马,因此可对基本面尚好、底部放量的低价股逢低关注,如东方市场、国脉科技、国中水务、山西三维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