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行情调整后的投资转型之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8日 04:00  证券日报

  今日出镜:

  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 袁绪亚

  本期主持人 孙 华

  策者,出谋划策也。面对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尤其是小投资者非常需要权威专家的资本策。

  为此,《证券日报(微博)》市场研究中心特开辟新栏目——《资本策》。今天本专栏邀请中原证券研究所长袁绪亚,对当前市场的焦点、热点发表与阐述专家级的独到“计谋”与“计策”,并冀以对广大投资者提高对市场的宏观认知、提升实战操作能力有所帮助。

  随着A股的震荡调整,当前大盘已经释放相当多的调整动能。回顾A股市场历次调整发现,每当深度调整后都将伴随着投资行为的转变或转型。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次大调整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但因其时间久远已被市场逐渐淡忘。当然,这次中国证券市场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与中国宏观经济进入衰退、产业调整与经济转型相关。但自身暴利时代结束后的业务调整及创新不足也束缚了行业的发展,延长了行情持续调整的时间过程。

  行情调整后的投资转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次短暂的A股深度调整里,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转型,即从简单的股票价格趋势投资转向到公司和行业基本面投资。2001-2005年中国A股市场第二次深度调整后,广大投资者行为也实现了转型,即越来越多投资者走上了价值投资轨道。实践证明这种转型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与中国A股市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坚持这样的投资理念及转型带来的投资收益也是可观的。投资行为转变在市场调整后已成呼之欲出之势,这次A股市场调整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转型是什么?应该是从单纯的证券市场投资转向跨市场的大类资产投资;从收益高弹性投资转向相对固定收益性投资;从风险不可控投资向风险可控的市场和产品选择的投资。

  收益高弹性一直是证券市场投资一大特征或优势,培育稳定健康的市场,通过各种创新熨平行情及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可能是未来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因此即使在具体产品中有高收益弹性的可能性,但未必整体上就是收益高弹性的市场将会得到验证。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投资风险可控的市场,建设一个风险可控市场一方面要靠监管的努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投资者自觉形成控制风险的投资意识,这在未来市场投资中可能会形成更多的共识。

  从这种转型的角度将会看到:大类资产投资或配置将会是更多投资者的首选;在具体行业投资比较及配置方面,成长性判断必须紧紧与行业景气、新产业趋向相结合方能显得有价值。

  投资转型的被动与主动

  在中国经济与证券市场转型面前,投资行为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从这层意义看转型是极其被动的。但对于各投资者来说,投资行为转型的主动权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目前更多投资者可能在等待。其一、等待中国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壮大,等待机构投资者结构变化,看看中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趋势能否真正形成;其二、等待市场中产品结构变化,成长型价值型产品的分类与规模最终呈现怎样的状况;其三、等待中国A股市场层次细分结构的完善和定型等。

  但目前中国证券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和素质尚不具备主动转型的可能,尽管机构投资者在价值投资、成长性公司的挖掘等方面是时代先锋,引领了中国A股市场投资理念近十年,但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市场转型的理解他们也许会有误区,未必就是这次转型的领袖群体。

  另一方面,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投资顾问业务及趋势将会大行其道,投顾与中小投资者形成的阵营将会极为巩固,形成新的投资队伍。最后在投资行为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实现转型的同时将会进行是投资一个市场还是投资一次机会的双重体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