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中国股市难现十年大牛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 08:43  深圳商报

  陈思进

  关于股市的未来走向,居民、企业或投资者十分关注。目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观点认为未来十几年要远离股市,与此类似,一些国际投资者抛出所谓中国经济崩溃论,并且大肆做空中国;而有的观点认为股市要进入十年大牛市。那么,这两种观点中哪种比较合理呢?

  新供给主义应运而生

  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成功运用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动用4万亿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成功抵御了次贷危机的侵袭。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经济面临新的问题,其中包括长期依赖低廉劳动成本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畸形产业结构难以为继,通胀忧患始终存在等等,继续运用凯恩斯主义政策主义不仅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滞涨。新供给主义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和出现。

  与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供给主义”相比,新供给主义强调以市场机会或发展机会供给为中心,依靠市场自主性发展,突出政府投资示范维护市场信心作用,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低通胀式经济持续性增长。中国有600多个城市,但具有极强磁场力的增长极城市不到10个,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以及区域均衡发展的推进,城市发展具有极大的空间,未来具有强磁场力的增长极城市会日趋增多。中国中产阶层正日益扩大,中国居民消费的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挖掘,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这些都是中国目前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产生的独特的“市场机会”或“发展机会”供给。

  新供给主义点燃中国经济新热情

  中国推行新供给主义,不仅能阻止中国经济陷入崩溃,而且,从中长期看,将助推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阶段。中国推行新供给主义主要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刺激经济,以期获得低通胀经济增长目标。

  其一,以市场自主性发展为主导,扩大市场影响范围,放宽传统垄断领域准入门槛,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空间,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通过加强竞争提高供给或生产效率。

  其二,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完善供给结构。由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畸形产业结构转向准均衡式产业结构。

  其三,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增强了整个经济的活力。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主要有中央安排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债;中央财政扩大技术改造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等。

  其四,推动财政创新,保障政府财力,适时发挥政府投资示范作用,维护市场信心。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国强大的财力支撑,加上高储蓄率以及充足的外汇储备将提供防止经济崩溃的屏障。

  新供给主义催生结构性股市行情

  中国经济自2012年起进入一个“痛苦”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加上欧美经济难以强劲复苏以及中国股市扩容扩版过速等,2012年中国股市难有大的起色,其走势为震荡筑底。由于新供给主义理论的运用与实践能阻止中国经济陷入大衰退和崩溃,并能帮助中国经济经历一段震荡时期后进入新一轮增长阶段。因此,在经历一至两年筑底期后,从中长期看,中国股市存在震荡向上的趋势,不过,由于股市治理机制难有实质性突破约束,中国股市向上空间有限,很难出现一个所谓的“十年”大牛市,但存在结构性机会,一些行业或个股会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取巨大机会和收益。

  鼓励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限制住房投机行为,以及产业结构转换,这需要时间,楼市去泡沫化过程必然影响到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业、建筑业以及其他与房地产业相关的行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减速,所以,与此相对应,股市也存在一个低迷期或震荡筑底期。

  但从中长期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结束,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加之欧美经济经历调整后,也会逐步复苏或达到复苏状态,也会进入一轮新的增长。这样,从长期看,决定股市的基本面预期向好,中国股市也存在一个震荡向上的趋势。但为什么上涨空间有限、不存在一个十年期的大牛市呢?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股市运行本身,中国股市本身运行中固有的或固化的各种问题或矛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难有实质性的改变,股市治理机制难有根本性突破,如股市扩容扩版过速问题。  不过,应该看到,新供给主义提倡的以市场自主性发展为核心,往往会导致新的机会出现或新的增长点出现,甚至可能导致出现一波出乎意料的强劲增长。同时,准均衡式产业结构或多维产业结构的推动,产业间融合的加强,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势再升级以及新的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出现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给股市注入机会,为股市催生结构性行情或结构性牛市。一般认为,传统行业没有太大的机会,其实未必尽然。 (作者系经济学教授、西方经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