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A股轻装上阵 二月或保持强势

  □本报记者 龙跃

  在成功突破2300点压力带后,2月以来沪深股市颇有“轻车熟路”的感觉。技术上,短期压力位已被有效突破,同时资金情绪及经济、货币数据等都很难在2月份给市场带来显著压力。因此,分析人士认为,2月A股保持强势格局的概率较大。

  龙年之初股市“猴性”十足

  龙年之初的股市“猴性”十足。2月3日当周,大盘收出“吊颈线”,这种图形往往意味着市场即将出现调整。上周前两个交易日,大盘也确实出现一定下跌。就在投资者认为一轮调整即将来临的时候,沪深股市却在上周三反身向上,并且在此后两个交易日始终保持强势。至此,沪综指成功突破短期的三大压力带,即2300点整数关口、60日均线以及3067-2826下降趋势线。

  从行业角度看,上周市场的支撑力量来自于周期股。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带动有色金属、煤炭板块大幅上攻,芜湖地产新政撬动了房地产、建筑建材等板块。可以说,在大盘突破2300点的过程中,周期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指数站上主要压力位后,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悄然变化。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尽管周期股仍然表现出色,但部分周期特征不明显的行业也开始启动。截至周五收盘,上周涨幅居于前三位的行业指数分别是轻工制造、纺织服装以及电子行业,涨幅分别高达4.04%、3.67%以及3.66%。上述三大行业都具有较强的外向型特征,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变化需要引起关注,毕竟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趋势相对于我国经济而言更为清晰。

  从风格角度看,截至上周末,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市盈率溢价幅度为139.45%,较此前一周的132.50%有所提升。小盘股估值溢价再度走高情有可原。实际上,从风格板块估值看,当前中证100、中证200以及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整体市盈率(TTM)分别为10.18倍、18.92倍以及21.80倍,市场估值结构渐趋合理。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意味着2300点之上,中小盘股的股价弹性将逐渐显现。

  换手率显示资金情绪转暖

  2300点之所以存在较大压力,主要原因在于前期不少投资者判断2307点是中期底部,而当市场跌破2307点后,资金开始多翻空。因此,2300点是一个明显的市场情绪压力位。而随着情绪压力位被有效突破,场内外资金情绪开始发生积极转变。

  从换手率角度看,上周全部A股的换手率为0.72%,已明显开始走出自去年11月底形成的换手率底部区域。这表明场内资金参与行情的意愿明显增加。此外,据中登公司数据,2月3日当周沪深股市新增A股开户数124005户,创出今年以来新高,显示场外资金入市热情升温。海外股市的资金情绪也在逐渐乐观,标准普尔500波动率指数(VIX)2月9日收报18.63,相对于2月3日的17.10,明显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级市场参与资金情绪转暖的同时,产业资本逢高卖出的冲动有所增加。据Wind资讯统计,2月份以来沪深股市重要股东增持额为1.56亿元,而同时重要股东减持额却达到7.52亿元。减持的重灾区仍是小盘股,在2月以来被减持的20只个股中,有14只股票属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大小非的动向给投资者的提示有二:其一,尽管小盘股弹性更好,但对那些估值仍然过高的个股还是应该保持谨慎;其二,2500点是前期大小非减持密集区,这一点位有可能构成一季度行情的一个重要压力位。

  压力减轻或助股市保持强势

  来自于基本面的压力可能在本月缓解,因此2月行情或值得看好。去年春节在2月份,而今年春节在1月份,这会使2月份数据在季节性“错配”的背景下出现显著的同比改善。因此,2月份基本面利于股市保持强势格局。

  从上周走势看,1月份相关经济数据的公布还是给市场带来了一定压力。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增长4.5%,明显超出市场4%的预期。进出口数据均出现同比负增长。从市场运行看,上周四与上周五在公布了相关数据后,股市都随即出现下跌走势。

  1月经济数据较差显然包含了季节性因素。由于去年和今年春节时间的差异,今年1月经济增长同比数据较差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同时,1月CPI增长中食品贡献较高,这也与春节引发的季节性因素关系很大。既然由于季节性“错配”的原因,1月宏观数据“超预期差”,那么2月的数据会不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而“超预期好”呢?至少在2月数据真正公布前,这一思维范式可能会主导市场预期,这可能意味着2月股市将运行在基本面的轻压力区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