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周期同步性预示大盘短期见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8日 07:41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邓飞

  纵观近年大宗交易数据,记者发现,当大盘处于波段高点时,大宗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而在波段低谷区域,大宗交易同样出现升温的迹象;而在上涨和下跌途中,大宗交易买卖双方则出现惜售或不愿接盘的情况。近年有不少投资者结合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易情况,分析产业资本等大资金增减持的脉络,从而判断大盘是处在相对高位还是相对低位。而大盘今年以来的反弹行情恰好成为了研究大宗交易与大盘指数小周期同步性的典型案例。

  在本轮反弹行情的相对低位区间,大宗交易始终保持在5%-6%左右的较低折价率水平。此时,减持方是本着惜售的原则不愿放弃手中的筹码,而抄底资金对筹码的渴望被动推高了接盘价格。但是随着指数的震荡上行,在相对高点区间,大宗交易的折价率水平也迅速回升至10%的高位。此时买卖双方的心态瞬间互换,原本惜售的减持方认为股价回升有套利空间了,而接盘资金则害怕追涨得不偿失。微妙的盈利平衡直接反映在折价率水平上。

  俗话说得好,资金都是以追逐利润为最终目标。而在目前大盘没有增量资金入场的局面下,场内的存量资金进行小周期的波段操作似乎也是无奈之举。“涨多了卖,跌多了买”,不论是在二级市场上,还是大宗交易平台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从近期大宗交易的折价率变化上来看,5%至10%的折价区间依然是大宗交易买卖双方的共识,所有的交易都围绕这个价值中枢来进行。

  撇开部分个股在特定时段的溢价交易来看,目前绝大部分个股的大宗交易依然遵循价值中枢来进行。折价率高并不代表个股投资价值更高。实际情况是,接盘方因为有更大的套利空间,而出现二级市场股价加速向价值中枢靠拢的情况。而大宗交易价值中枢的波动也从侧面反映了多空双方对于大盘当前点位的认可度。平均折价率越高短期大盘风险越大,平均折价率越低反而大盘相对安全。从指数受制60日均线、热点人气缺失、增量资金迟迟不入场、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重回10%上限等种种迹象来看,大盘短期见顶回撤整理的可能性很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