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吴证券:关注拐点 心怀谨慎

  ——从货币供应视角看2012年市场

  ■东吴证券研究所策略组

  宏观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在流动性层面主要体现在货币总量供给(如M1、M2)层面。而相比M2,M1更能表征市场的流动性。因为一般而言,M2流动性偏弱,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情况。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等式“净出口=储蓄-投资”,随着外围需求的下行以及我国倍增收入计划的推进,在当前负利率的背景下,居民储蓄搬家的过程将会持续,而M2并未考虑到这部分影响因素(比如银行理财产品并没有计入其中),其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而M1则直接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其代表的是工业企业的流动性,是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因此,对M1增速的预测是考察明年市场流动性的重点。

  M1同比增速与股市涨跌之间有比较明显的规律,自1995年末以来,货币供应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而M1从1996年至今,有9次同比增幅达到了10%以下,分别是1998年6月的8.7%,1999年1月的9.6%,2002年1月的9.5%,2005年3月的9.9%,以及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从历史经验来看,M1增速底部的出现对于A股的领先意义较为明显。以2008年为例,在连续下降7个月以后,M1增速在08年年底反弹至9.06%,虽然其后由于基数的原因2009年1月份数值出现短暂下行,但是其后自2009年2月份开始,M1增速由10.87%爬升至8月份的27.72%,并于9月份反超M20.2个百分点,与此对应,A股市场在2008年10月份创下1664.92的低点后,随着M1增速的不断提高,股指也呈现震荡攀升。2011年以来,连续的货币紧缩使得M1增速保持低位运行,9月份更是创下8.4%的2009年3月份以来低点。当前的M1增速水平,无论是其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都与其历史低点近在咫尺。鉴于其历史底部对于市场底部的表征意义,我们应当着重关注未来M1的增速拐点。

  当我们选取环比增速的历史最低数据以及三季度环比增速数据时(对应假设条件为货币紧缩力度加大或者结构性改善预期概率较小),M1同比增速在2012年将呈逐级递减态势。如果我们的假设成立,则可能就意味着在流动性没能充分好转的预期下,股市将难有趋势性机会。相比第一类假设所得出的悲观预期,当我们假设2011年四季度与2012年货币增速环比水平维持此前的平均水平时以及2008年3季度的货币增速水平时(对应上轮货币紧缩,源自货币政策的路径依赖性),可以推演得出最迟将会在2012年二季度迎来货币增的拐点,虽然从增速水平来看其绝对数值依然较低,但是拐点的出现意味着一波反弹行情的孕育。

  综合而言,无论从概率还是从与当前货币政策环境契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在2012年可能会迎来M1同比增速的拐点,届时市场可能将会迎来一波较好的反弹。但是从货币增速水平来看,即便按照平均增速水平(1996年四季度至今)环比增长,其绝对增速水平依然较低,这也是我们对于 2012年A股市场高度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之一。

  (CIS)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