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兴业证券:2300点底部区域仍有反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2日 01:19  中国证券报

  □兴业证券

  张忆东 吴峰 李彦霖 蒋仕卿

  维持年内2300点附近是底部区域的判断,但底部区域的反弹并非一马平川,过程中有波折有反复。在基本面实质性改善之前,投资者的分歧都会存在,比如,“经济是在房地产困局下走向硬着陆,还是政策微调下的软着陆?”、“企业盈利下调的程度”、“欧债危机的冲击”等。这些风险尚未充分释放,在与政策改善、流动性改善的力度对冲过程中,其演绎的进程仍会较为“折腾”,受此影响,A股行情或有反复。而在“喝汤行情”之后,行情的长征之旅可能将过一段“草地”。

  流动性趋势性改善

  宏观流动性层面,随着名义GDP的回落,货币的名义需求拐点显现。宏观流动性供需失衡的局面出现改善,10月份工业增加值估算的货币剩余今年以来首度出现回升,A股估值有望底部回升。

  政策微调驱动流动性主动改善,边际效应弱化。季调以后的M1筑底回升验证流动性的边际改善。但是,在政策转折时点过去之后,边际效应逐渐减弱,后续需关注11月信贷数据,倘若不达预期,将令行情震荡。

  但民间资金危机并未彻底解除。公历的年底和农历的春节向来是企业、民间拆借等关账的时间点,届时民间资金链受冲击,产业资本减持套现动力增强,A股特别是中小盘股行情面临波折。实际上,11月1-18日减持金额为34.4亿元,比上月同期的9.6亿大幅增加,特别是中小板的减持金额环比升幅最大,临近“年关”这一局面可能会愈演愈烈。

  海外危机仍将反复

  欧债危机反复折腾。根据兴业宏观判断,对欧洲的担忧已经开始蔓延到各个国家,债务不再仅仅是“PIIGS”国家的问题。不仅西班牙国债发行利率接近7%,法德国债利差也已经达到去年5月意大利的水平,对信用风险的担忧已经开始进一步蔓延至欧元区核心国家。不仅如此,欧洲银行人人自危的情绪下,其对于东欧国家的信贷支持也趋向冻结。另一方面,欧洲的问题也开始加剧对美国银行业的担忧。市场当前的情绪,已经到了必须要找到一个释放点的地步,只有将局面推向崩溃的边缘,才能够迫使欧洲推出类似10月底的那种一揽子救助计划,以平息市场情绪。

  对A股而言,会有冲击,但只是外因、次要因素,并非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非常重要的是,危机会强化中国政策调整、相机抉择的力度和节奏。

  首先,政策及时转向,决策层已经意识到海外危机可能产生的冲击,重提“稳经济”。

  其次,通胀潮水退去、经济增长偏弱提供了政策改善的空间。CPI季调环比趋势折年快速回落,PPI季调环比维持负值。工业增加值、发电量、消费、出口的季调环比趋势折年继续偏弱。汽车销量平稳,房地产投资下滑,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环比低位徘徊。2009年至今稳经济、促转型的政策基调仍将延续,可以把其中治理通胀阶段看做一段插曲。

  第三,一旦硬着陆风险加大,可以期待政策对冲的力度加大、节奏加快。但是,有了2008年4万亿投资的教训之后,政策能不能走好平衡木,在较高的通胀平台上,处理好增长和通胀的关系,短期难以证伪。而在前景不明朗时,市场情绪或趋于悲观、谨慎。

  关注融资游戏规则的变化趋势

  “杀鸡取卵”的融资安排已经走入了迷途。如果股市的融资功能、投资功能有新的规划、定位,重新进行IPO和再融资的市场化体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将是制度性利好。但是,退市制度的建立,特别是从创业板开始试点,也将对小盘股的疯狂炒作提出警示。

  近期,证监会监管新政在IPO发行上率先试点,证监会对公司分红的最新要求有助于控制新股供给的数量,有助于筛选出真正为股东创造长期回报价值的公司。

  证监会18日新闻发布会提出六大措施,其中提出,多管齐下逐步改变高市盈率发行股票的局面;完善退市制度,坚决遏制恶炒绩差公司的投机行为,先在创业板探索试行退市制度改革。

  10月以来,IPO家数和募集资金处于较低水平,10月仅IPO15家,募集资金106亿。11月至今,募集资金仅74亿,较今年1-10月月均255亿大幅降低。

  配置债券及类债券蓝筹为主

  首先,考虑到底部区域常伴随着震荡和反复,立足于配置的安全性,继续持有债券、类债券“蓝筹”——具备中长期投资的安全垫(以谨慎的业绩预期推导的估值已具吸引力和安全性),包括金融、交运、电力、交运设备、消费等行业龙头。

  第二,立足中长期精选个股,提防在年底资金面波折、盈利下调的过程中踩到地雷。关注实质性受益于信贷和财税鼓励的“保就业、促转型、稳经济”相关的产业链,包括现代消费服务、交运设备、电力设备、水利等;受益要素价格改革,如电力,天然气,水务等。

  第三,自下而上来看,可以关注有催化剂的个股,比如跌破增发价使得增发难以实施、股东或高管增持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