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鑫证券:视角应由外转内 策略应着眼明年

  ⊙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陆水旗

  ⊙编辑 杨晓坤

  在外围形势依旧飘摇,在市场信心难见改观时,因为中国水电与陕煤集团等大市值新股将陆续IPO,加上季末流动性收缩的因素,导致A股有心反弹但无力持续。其实,在A股行情疲弱不堪中发行大市值新股多有先例,例如长江电力(29.010,0.17,0.59%)农业银行(5.050,-0.05,-0.98%)IPO时A股行情均处于低迷时期。但无独有偶的是,当初长江电力、农业银行在低迷市态中IPO时均对大市行情起到了底部确认的作用,完成IPO上市后又均对大市值股起到了“催醒”作用,并都促使低迷已久的A股行情产生了中级反弹。这对当前估值进入历史底部、大市值股时有骚动的A股行情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水利建设主题的头号指标股,中国水电上市后如何表现值得期待。

  当然,现阶段投资者仍纠结于欧债危机与美国经济疲软,我们早已分析,时常复发的欧债危机与美国经济疲软已呈常态性事件。虽然近期全球五大央行宣布向欧洲银行注资,但分三次执行的流动性注资操作期限约为三个月,这只是在希腊“奄奄一息”,西班牙、意大利等危机升级态势下的短期应急性举措,只是暂时缓解了流动性紧迫的问题,对修复欧洲银行资产负债表没有帮助,在三个月内或许会暂时稳定一下局面,但起不到根本性作用。欧债危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还很难有一揽子解决的逆转性方案,依靠欧盟自身来彻底解决债务危机已经毫无希望。因此,在欧洲危机、美国经济、中国政策等三大焦点中,由于前两者目前还处于难以逆转的境地,最大的看点就是中国的经济政策了。

  中国经济政策还从来没有对发达经济体形成这么大的影响,这一点都不奇怪。一是,中国经济的稳健性已经关系到欧美经济二次疲软的深度。尤其是,在全球缺乏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形势下,中国开始出现贸易逆差表明,全球最大且正在启动中的中国内需市场已经成为欧美经济二次疲软中的润滑剂。二是,无论是美债,还是欧债都在翘首以盼中国伸出援手来解困。当然,中国既不是唐僧肉,也不是活雷锋。无论内需进口是多大规模,或是中国给予多少援手,均让中国在欧美发达经济体无条件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更大程度放松技术转让、放松条件让中国购买战略性资产、降低门槛让中国优势企业就地设厂享受“国民待遇”等,有了更好的外部条件。因此,欧美困境已是中国经济更好、更快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契机。A股投资者目前就欧美困境看到的更多是悲观一面,未来会逐渐认识到其实还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中国经济自身仍非常稳健,出口的底子、投资的惯性、内需的空间等决定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硬着陆”。因此,当“其他人”都已在看向中国的时候,我们的视角更应该“由外而内”,在A股处于历史底部估值区间多发现与挖掘新的投资机会。

  半年报刚披露完毕,国庆假期后又要进入三季报周期。目前已有808家公司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增公司662家,占比为82%,预增占比较中期业绩预告时上升了11%。因此,目前市场对三季报公司盈利的悲观预期并无充分依据,公司盈利预期调降的压力在半年报公布完毕后已经基本得到消化。因此,目前行情估值水平仍具有相当厚实的防御基础。当然,现阶段行情最大的欠缺仍是流动性不足,假期前除了中国水电发行的“抽血”因素外,市场还存在三季度末银行存贷比考核、准备缴纳10月份准备金等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除了过去7周央行持续净投放已累计达到3500亿元之外,未来4周还有约3960亿元的央票与正回购到期,应该能够部分对冲季末阶段的流动性压力,不至于导致月末行情再次出现周期性下跌。

  8月份M1增速是11.2%,历史上每轮紧缩大周期的MI增速底部都在10%以内,预计在政策不松动的背景下,9、10月份M1增速仍有惯性下滑的过程,最终可能会在10%附近落定,这两个月的流动性环境可能仍会继续偏紧。考虑到12月份起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不足以对冲应缴的保证金存款准备金,以及岁末年初阶段企业预决算、“准备年终奖”等带来的货币投放需要,早则11月底、晚则12月中旬会有很大概率下调存准率,MI增速从12月份起有望步入上行周期。众所皆知,M1增速是股市行情的先行指标,超前周期大约1-3个月。从M1增速对股市的先行指标意义看,A股行情如果现阶段止跌上涨,还只属于弱势反弹性质。但若继续维持弱势,低迷到明年年初步入上涨,展开的则可能是规模性行情。因此,现在开始的投资策略已经可以着眼于明年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百度推广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