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忧外患下大盘能否hold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8日 13:45  证券市场红周刊微博

  策划/《红周刊》编辑部 统筹/杨光

  数据矛盾、政策纠结,流动性拐点年内难现

  《红周刊》作者 张宇

  中秋假日期间宏观数据公布。这一组数据看上去非比寻常、大有惊人之处,但细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数字背后的玄机和矛盾。

  新低的M2增速VS超预期的信贷额

  8月份的金融数据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要数M2增速,13.5%的增速不仅远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更是一举创出7年来的新低,甚至低于2008年危机爆发后11月份的低位水平14.73%和2004年货币紧缩周期中最低点13.65%(见图1)。然而,同月的新增贷款却超出市场的预期,8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485亿元,比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2010年同期还多增近百亿元。截至2011年8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仍达到16.4%,比2000~2008年平均水平15.5%高0.9个百分点。这样一组矛盾的数据如何解释?

  对于创新低的M2数据,央行专门在数据公布当日召开发布会,称:“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为1.9万亿,考虑到其中绝大多数为短期理财产品,因此,总体发行规模远大于这一数据。居民的这部分投资不计算入M2口径中,就导致了8月份M2出现明显下滑而信贷却超预期的局面。

  交银国际估算了更广义货币供应(口径为M2+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负债(扣除已纳入M2部分)+财政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债券发行,代号M3),结果表明M3增速在7月份反弹至17.7%,8月份M3增速可能维持在16%以上,因此,他们认为货币实际并没有收紧。

  乐观的贸易数据VS悲观的外部经济

  8月的贸易数据可以说是超预期的,尤其是进口数据,甚至高出券商预计值10个百分点左右。8月份出口增速24.5%,进口增长30.2%,分别创下4个月和7个月最高水准;进口的超预期快速增长也直接导致当月贸易顺差为177.6亿美元,远低于上月的顺差314.8亿美元。

  中国贸易数据双双创出新高,欧美经济却仿佛要陷入泥潭。奥巴马“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新的就业政策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自己能否继任也前途未卜;欧债危机更是愈演愈烈,意大利新出台的紧缩财政政策在全国大罢工的威胁下平添变数,希腊宣称手上的钱只能撑到十月份,法德两国宣布对希腊“不抛弃、不放弃”,但紧接着法国的两家银行被穆迪调低评级,欧债危机从主权危机蔓延至金融机构,让欧洲的未来显得更加风雨飘摇。

  又见矛盾!我们该乐观还是悲观?

  首先看出口,从国别来划分,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新兴国家,美国虽然也有小幅增长,但主要来源于美国7月份消费支出的反弹,8月份以来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降,未来消费支出可能会减速,对美国的出口增速反弹难以持续。对欧洲的出口增速与上月持平,实际上已经反映了欧洲经济的疲弱。

  8月份进口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铁矿砂、成品油等大宗商品的大幅反弹,剔除掉这部分,其他产品的进口仅是小幅回升。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宗商品的增长仅是价涨而量未增,国泰君安统计发现,铁矿砂、成品油和原油三类商品实物量进口增速远低于金额增速,尤其是原油,剔除价格因素后 8月份几乎是零增长。

  因此,进口数据的大增并不能说明国内需求的强劲,而从8月份工业增加值下降的趋势来看,事实上,国内的需求正在逐步放缓。进口增长与工业增加值背离的现象在2009年也曾出现过,但后来的数据证明,进口被拉下马的概率更大一些(见图2)。

  流动性拐点年内难现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政策或将更加谨慎。

  本周,欧洲央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决定与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队央行和瑞士央行在年底前协同合作,执行3次美元流动性招标操作,五大央行将联手释放美元流动性;而上周巴西央行也决定降息,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共同放松货币,在此大背景下,国内紧缩政策继续加码的可能性不大。

  而同样在本周,央行发布的关于第三季度储户、银行家、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依然强烈,过半银行家预期货币政策“趋紧”。商务部本周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小幅上张,国内的控通胀形势依然紧迫,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9月14日表示,目前来看,要完成4%的全年通胀目标有一定困难。“从统计数据看,前8月的CPI平均值为5.4%,远高于4%的目标。”如此情境,想让货币政策真正放松下来,也可能是痴人说梦。

  因此,未来的流动性格局仍然是全面的紧平衡和局部的定向宽松,全面宽松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就算政策在四季度放松,在惯性的作用下,流动性真正的拐点也要等到明年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