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B股风暴:出路尚未有明确的路线安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8日 09:08  新华网

  管理层频频吹风国际板之际,B股市场以短时间内的多次断崖式暴跌来宣示存在,并将多年积累的问题,再次呈现在市场面前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4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间,上证B股指数创下27.8%的跌幅,深圳B股指数跌幅也接近20%。这期间,仅单日盘中最大跌幅超过5%的就有5次。

  同期A股市场虽然也是跌跌不休,但沪指在此期间的最大跌幅也只有12.7%,不足B股跌幅的一半。B股的暴跌也对A股形成了拖累。6月9日,B股大跌7.9%,当日A股随之出现尾盘跳水,日跌幅达1.71%。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微博 专栏)指出,B股之所以会接连暴跌,最根本原因在于,一个曾建立在外汇短缺基础之上的市场,如今随着外汇储备形势的逆转,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这一问题必须得到管理层的重视。

  “事实上,现在B股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对投资者负责。”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 专栏)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际板挤出效应

  资料显示,当前沪深B股市场共有106只股票挂牌交易,其中85只属于A+B股,其余20只属纯粹B股,另有山东晨鸣纸业一家属于A+B+H股。

  对于B股市场的暴跌,不少市场人士将其归因于国际板的“挤出效应”。

  4月下旬以来,有关国际板制度已基本成型的信息被密集发布。原本市场预期国际板可能以美元计价,由此B股问题可以借道国际板来解决。而近期,监管层一再明确国际板将以人民币计价。这样一来,B股问题何时能解决又将被无限期搁置。因此,预期的变化导致了投资者弃B股而去。

  事实上,B股与国际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国际板是让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市场发行上市的板块,而B股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仅是以外币认购和交易。

  “如果说20年前我们推出以外币标价的B股市场,是为了将境外的外汇资金‘引进来’,那么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即将推出人民币标价的国际板,则是为了让境内外汇资金‘走出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试图将这二者联系起来是没有依据的。

  另有B股投资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B股自身因为市场参与者较少,交投清淡,流动性差,因此也就很容易形成单边急涨或急跌的行情。而事实上,目前所谓的B股投资多数已经沦为投机。

  在董登新看来,如今的B股市场早已失去融资和再融资功能,毫无价值。在越来越庞大的A股面前,B股的地位愈来愈边缘化。对这一缺乏生机的狭小市场,投资者丧失信心是必然的。

  B股出路

  此外,管理层也一直没有给B股的出路进行明确的路线安排,这也被认为是导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逃离B股的一个重要原因。

  皮海洲指出,一个没有存在价值而出路又很迷茫B股市场,只能是越来越被投资者所抛弃。因此,管理层有必要尽快明确B股市场的出路问题。此举不仅有利于保护B股市场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也有利于维护A股市场的稳定,避免B股市场暴跌给A股市场带来不必要的冲击。

  对于B股的去向,李迅雷向本刊记者表示,B股最终应该跟A股合并。 “但具体操作上,眼下一个困难就是参与B股的境外投资者不能投资A股,因此目前二者合并尚有困难。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让B股与H股合并,到香港去上市,以此作为过渡。”李迅雷表示。

  董登新则表示,B股市场是中国股市的一个“怪胎”,应当尽早关闭。而现在,关闭B股市场已无任何技术和制度上的障碍。

  在提出关闭B股建议的同时,董登新还为106家B股上市公司设计了三种退出思路:

  其一,85只A+B股及1只A+B+H股采用“增发A股+回购并注销B股”模式。即按1:1等量增发A股,用以回购B股,然后注销全部B股;

  其二,对20只纯粹B股中的绩优者采用“先私有化+后回归A股”模式,选择财务状况好、业绩优秀的B股由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机构投资者出资完成私有化收购,之后再回归A股市场重新申请IPO;

  其三,对20只纯粹B股中的绩差者择由公司大股东或公司自己出资收购的方式“完全私有化”,最终退出股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微博 专栏)教授则认为,B股的归宿是拖下去,一直到人民币与美元可自由兑换,A股和B股最终实现自然合并。 “现在B股仍然有几十万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驻留在B股,最起码可以分红利,尤其是B股对A股的折价率这么高,每股分红显然会比较高。”谢百三称。

  而谈及自家发行的B股的未来出路问题,多家B股公司的董秘或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因为信息披露制度严格要求未公开信息保密,所以无法就此问题表态。

  推动力量不足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两市B股合计市值约人民币1800多亿元。由于市场规模很小,以及2001年B股市场向境内居民开放后,B股的投资者结构也以国内个人投资者为主等原因,暴涨暴跌成为B股市场的常态。

  在2001年至2005间,A股下跌幅度为55%,而B股则跌了79%。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B股市场的跌幅也达到了78%。目前,其中21只B股的每股净资产已跌破面值,40只B股的未分配利润为负数,58只B股今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不足1分钱。

  虽然市场人士普遍表示,B股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但是,监管层至今尚未发出声音。而相比之下,一个新兴的国际板,则更为监管层所乐道。

  业内人士分析,预计近期出台解决B股去留问题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B股规模很小,对内地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有限,所以监管层自然更关注国际板、发行机制改革等事项。而对于B股的问题并不着急。

  一位不愿具名的机构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诸如B股、老三板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这些属于规范市场的工作,监管层的动力本来就不足。相比之下,国际板属于一项市场创新工作,对监管层而言,这类市场扩张的工作做起来更有动力。

  “相比之下,国际板之所以能够在争议声中迅速成为资本市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来自上海地方政府的压力。这种地方上的强烈要求也是监管层的直接动力。而诸如B股和新、老三板等问题,就缺乏这样一个强大的主体在背后推动。”该人士表示。记者 曲瑞雪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