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滕泰:通胀可控 下半年或迎来牛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5日 13:47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记者 侯斐

  4月宏观数据公布,CPI、PPI都出现小幅下滑,周四晚间,央行却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的货币政策何去何从?本周,《红周刊》专访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听他解读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

  滞胀在中国是个伪命题

  《红周刊》:您如何看待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

  滕泰:目前来看,通货膨胀上涨的趋势已得到遏制,处于一种稳定、可控的状态,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通胀压力趋缓”。如果4、5、6三个月的CPI都能够保持在5%~5.5%的区间内,那么就算是市场可承受的范围内。到下半年,如果没有不可预见的新涨价因素出现,下半年CPI降下来也是必然的。四季度翘尾因素逐渐消失,新涨价因素不可能太高,所以,通货膨胀在下半年一定会下来。

  《红周刊》:但是货币主义学派经常讲,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目前来看,货币超发是既成事实,通货膨胀将是个长期的过程吗?

  滕泰:认为通货膨胀是个长期现象的论据有很多,货币超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上涨都是比较普遍的理由。我们认为,这些因素确实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可怕,不应不加具体分析地夸大这些因素的影响。

  《红周刊》:该如何具体分析呢?

  滕泰:很多人都强调央行货币发行了多少,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有多大。但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在看到货币发行或者创造机制发生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货币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计算发现,过去十年,虽然货币确实超发,但是房地产市场吸收了大约8.9万亿资金,股票市场9.6万亿,央行通过提存准和央票“拿”回去了20万亿,还有一些居民的流动性陷阱(居民对存款的偏好),这些钱都没有流入实体经济中。这么算下来,经过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资本市场、资产市场四重吸收以后,真正跑入实体经济中的货币只有央行所发货币的一半左右。M2增加了82万亿,真正跑入实体经济中也就40多万亿,但是GDP从20万亿变成现在的近40万亿,单位GDP货币供应量增加值也就一点几,这个概念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把物价真正压下来,光管货币总量是不够的,还要管货币流向。如果货币总量控制住了,但从股票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里跑出来几万亿,物价可能还是要涨的。同样,如果把流向和结构控制得比较好,钱可以流入股票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那么物价也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红周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呢?

  滕泰:这个也是大家想象得多过实际影响。大家想,石油、铁矿石价格一上涨,什么价格都上涨了,怎么办?其实没那么简单。六年前石油十几美元一桶,现在是一百美元,上涨了近十倍。但是你看这些东西(指着桌上的签字笔、塑料盒、太阳镜,都是石油的下游产品),都没有涨价。这就说明,原材料确实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但物价是否能涨,还要看竞争的关系和产业链的长度——竞争得越厉害,就越不容易涨价,产业链越长,越容易消化。比如上游产品价格涨30%,下游有一百个产业,只要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0.3%就可以全消化了,或者利润减少0.3%。人工成本上涨对通胀的作用也一样。

  《红周刊》:所以,通货膨胀在您看来不是大问题?

  滕泰:这三个因素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具体分析后,就会发现,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可怕。

  《红周刊》:4月PMI指数回落,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出现一定的回调,您是否担心经济的下滑?。

  滕泰:担心经济下滑是杞人忧天,与其担心增长,不如担心结构——投资一直向上,消费却出现了一定的增速回落。结构是有一定的问题,但总量上既不存在大起的方向,也不存在大落的风险。

  《红周刊》:所以,您也不担心会出现滞胀?

  滕泰:通胀7月份应该就会回到5%以下,经济增长大概也会在9%以上。所以,滞胀这种说法是把负面因素夸大化了。对整个经济形势的判断,正如我们2011年报告里写的那样,“通胀回落,增速回稳,转型加速”。

  加息无用,应加速人民币升值

  《红周刊》: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加息来控制吗?

  滕泰:在中国,加息从来没有对通货膨胀造成什么影响!

  中国的情况是,加息后,企业没感觉,投资并不会因此减少。如果今年再加息一个点,但是放开信贷额度控制,相信8万亿乃至10万亿的额度都可以贷出去。加息对消费的作用更是微不足道。中国老百姓大部分消费都是使用储蓄,所以,加利率对消费没有影响。加息抑制通胀在中国从来都只是传说。

  《红周刊》:但也有一种观点说,是因为利率还不够高,所以应该继续加利息,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滕泰:这个说法是对的。现在的利率就是这样的状况,加一点没用,加多了企业就死了。所以最好还是不加。

  《红周刊》:从4月的外贸数据来看,出口回落比较明显,您如何看待?

  滕泰:我们认为,顺差的问题还将持续下去,短期是改变不了的。全年将可能仍然维持1000亿~1300亿左右的顺差,“顺差—外汇占款—基础货币投放—提存准”这样一个循环也将继续,除非升值加速,否则游戏一直这样玩,代价太大了,要改变现状,还得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红周刊》:“代价”指的是什么?

  滕泰:人民币汇率低于均衡汇率的情况下,不升值,造成顺差扩大和热钱的不断流入,这样对国内经济而言,要么通货膨胀、资产泡沫,要么对冲紧缩——用整体经济的代价去承担一个出口部门的利益保护,用整个经济失衡的代价去维护一个外部均衡,这就是“代价”。

  如果人民币不升值,货币政策很难——加息不能轻易使用,而顺差还在持续,外商直接投资也在继续,所以大量的外汇占款就会引发基础货币投放,只能通过发央票和提存准来把这个口子“扎”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本周四发行了三年期央票的同时又调了存准。存准已经21%,企业缺钱,央行钱太多,非常矛盾。

  但是,如果人民币升值,这些问题便好解决得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顺差到底是不是好事,要不要顺差,要不要出口?其实只要想一想,消费者重要还是出口企业重要?消费者是14亿,出口企业就那么几个,哪个重要?而人民币升值以后,就可以把“顺差——外汇占款——基础货币投放——提存准——央行金融浪费——企业缺钱”这个循环扭转过来,存准不用提得那么高,企业也可以贷到钱,经济的活力也会起来了。

  看好货币的对立面

  《红周刊》:美元指数近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这是反弹还是反转?

  滕泰:我认为这是个偶然性事件。前期美元指数跌得有点过头了,所以,短期再往下走的可能性比较小了,基本上到达一个平台。关键是看美国会不会搞QE3,我个人认为不太会搞。再往上的话,80可能是个重要的压力位。

  长期来看,也不能只盯着美元指数这个单个指标来看。因为美元指数和欧元的关系就像一个跷跷板。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个跷跷板的支点一直在往下走,事实的真相是两种货币在轮流贬值和争相贬值,两个国家都在滥发货币,都在贬值,都在掳夺别的国家的资产。表面上是互相竞争,实际上是互相掩护。

  《红周刊》:那么,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又会如何呢?

  滕泰:基本上,原材料不太会出现2007年那样的暴涨了。三大经济体系,美国、欧洲、日本的经济恢复并不乐观,而这个世界既是我们的世界,也是他们的世界,但主要还是他们(说了算)的世界(笑),所以,只要有害于他们利益的事情,都不太好办。所以,石油价格涨到110美元跌下来也是正常,即使没有拉登的事件,也可能会跌下来。

  《红周刊》:但是美、欧、日都超发了很多货币,不会催生大宗商品泡沫吗?

  滕泰:他们的货币确实发得不少,但是我认为,因为美元、欧元世界货币的特性,而世界经济的总量很大,所以,尚不足以催生各个方面的泡沫。就目前来看,这些货币并没有完全跑到大宗商品中去,你看,美国股市都创新高了,而且美国超发的货币中,我们的外汇储备也吸收了不少。

  《红周刊》:既然如此,为什么看好黄金?

  滕泰:我们看好黄金是基于看空货币,凡是货币的对立面,我们都相对看好。包括大宗商品、房地产、股市、黄金都是这样。在这些货币的对立面中,股票有估值,房子有建造成本、土地成本,大宗商品也有价值,而黄金,是没有成本约束的,在大家心里面就是一种符号,所以,货币越没价值,黄金越值钱。

  下半年牛市可期

  《红周刊》:对中国的股市如何看?

  滕泰:我们认为,通货膨胀一控制下来,股市应该就会好转起来,毕竟股市从2008年以来已经跌了三年多了。现在股市已经处于一种利空麻木症中,加息、调存准、房地产政策出来,股市已经几乎处乱不惊了,所以,一旦有利好消息出来,应该会有所表现,下半年市场牛市可期。

  《红周刊》:不担心流动性收紧的问题吗?

  滕泰:未来如果人民币的升值步伐没有加速的话,外汇占款这个口子扎不住,可能还会继续提存准。我们不赞成加息,但也不排除年内再加息一次的可能性。但也要看到,从流动性来看,中国是结构性缺钱,个人、央行、政府、企业中,只有企业是真正缺钱的。所以,只要资本市场有收益的话,储蓄搬家,资本市场就不会缺钱。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