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场抽血此起彼伏 量能萎缩难撑交投活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5日 12:5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赵笛

  当沪指的5日线死叉10日线后,量能陡然下降。

  早先,《每日经济新闻》曾提出“真实换手率”的概念,以此判断假如缺乏量能的配合,站上3000点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这一判断得以应验,3000点渐行渐远。

  如今,真实换手率正在不断刷新历史新低,而能否判断底部将近却异常困难。地量中是否出现了地价?情况或难如此乐观!限售股决意出逃,但极低的量能让其无路可逃。量能萎缩难撑交投活跃,超跌反弹的实现犹如镜中花水中月。

  矛:按理说,地量见地价,目前A股无论是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量能都呈现出大幅萎缩之势。以流通市值高达6608.74亿元的中国银行为例,5月13日的成交额为7112.74万元,换手率仅0.01%;而中国石油的换手率甚至还不足0.01%。

  经过测算,2011年3月份沪指日均成交额为1624亿元,流通市值为153516亿元,真实换手率为1.06%;2011年4月沪指日均成交额为1451.4亿元,流通市值为154465.75亿元,真实换手率为0.94%。如此低的成交水平,似乎描绘出一幅抄底的大好蓝图。

  盾:然而,尽管真实换手率正在不断刷新历史新低,而能否判断底部将近却异常困难。

  由于限售股决意出逃,但极低的量能让其无路可逃。而假如限售股一直无法砸出底部,量能萎缩难撑交投活跃,超跌反弹的实现便犹如镜中花水中月。此外,如果要形成中级反弹,需要产业资本积极增持,遗憾的是目前产业资本增持力度很弱。更重要的是,如果要形成阶段性大底,政策利好不容缺失。然而在通胀压力依旧很大的情况下,政策利好犹如浮云。

  /表现/

  量能萎缩 主、小、创均不给力

  现在的A股市场并不是风格大小的问题,而是满盘皆弱的窘态。无论是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量能都呈现出大幅萎缩之势。

  主板:权重股陷历史地量

  3月底4月初,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出现了一波上涨,虽然股价天天拉红,但涨幅并不大。究其原因,实乃量能不济。

  统计显示,以工商银行(601398,收盘价4.58元)为例,在3月21日~4月15上涨的18个交易日里,工商银行上涨10.33%,日均成交额为3.41亿元,日均换手不到0.03%。

  显而易见,虽然中小市值股票的下跌为风格转换提供了前提,但缺少量能的配合,权重股引领的二八行情只是昙花一现,终归平静。

  进入5月份以来,权重股的量能水平进一步萎缩。截至5月13日,5月份上证指数日均成交额为1064亿元,竟然只有去年10月18日的1/3。

  从个股方面看,如果以1亿元作为活跃度的衡量标准,5月13日,上证可交易的843家A股中,成交额低于1亿元的股票有550家,占比65%强。这其中竟然不乏总市值高达数千亿元的权重股。如中国银行,流通市值高达6608.74亿元,但5月13日的成交额为7112.74万元,换手率仅0.01%;中国石油5月13日的成交额为1.64亿元,换手率还不足0.0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目前,权重股的换手率水平已经陷入了历史地量阶段。

  中小板:仅百只股票活跃

  从去年11月开始,中小板股票就步入弱势。今年3月份之后,结束横盘的中小板指数跌势加剧,量能也逐级走低。

  5月份以来,中小板的量能再下一个台阶。截至5月13日,5月份中小板指数的日均成交额为213.5亿元。表面来看,当前的量能水平似乎比1月底2月初的“挖坑”处量能稍高,但实际上,1月18日~2月9日的日均成交额为228.7亿元。由此可见,虽然指数没有创新低,但市场的人气已经极度涣散。从个股上看,若以5000万元的成交额来衡量中小板个股的活跃度,5月13日,中小板可交易的556只股票中,仅有109只股票的成交额超过了5000万元,占比不到20%。

  相反,成交额低于1000万元的股票竟高达约150家,其中,蓝帆股份5月13日的成交额仅有152.1万元;双箭股份顺荣股份中联电气的成交额均不足300万元。

  创业板:半数个股上演“心电图”

  值得注意的是,和主板、中小板不同,创业板的量能水平有所降低,但却并没有见底。5月份以来的日均成交金额为37.07亿元,这一量能水平较今年1月份的32.466亿元要高。这种量价背离的形态,让市场看不到创业板的整体性机会。

  从个股上看,若以3000万元的成交额来衡量创业板个股的活跃度,5月13日,创业板可交易的206只股票中,仅有53只股票的成交额超过了3000万元,占比约26%。

  目前,多数创业板个股的分时图犹如心电图,且是跳动极为缓慢的心电图。比如海默科技(300084,收盘价31.60元),常常10分钟没有成交,全天的撮合成交仅有78笔。

  究其原因,这类个股上市首日破发,随后股价持续下跌,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均没有赚到钱。如此怨气横生的套牢盘,自然严重打击了市场参与的意愿。

  /原因/

  缩量根源在于市场人气大伤

  为何A股量能出现极度萎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通胀压力、大宗商品的暴跌近期形成内外利空夹击之势。而从A股自身来看,产业资本和高管不遗余力的减持、新股毫无章法的扩容,对二级市场持续抽血,造成人气大伤。

  基本面内外交困

  2011年5月12日晚间,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21%。

  存准率年内第五次上调,矛头自然是直指通胀压力。国泰君安分析师陈岚指出,尽管随着经济回落,PPI和核心CPI环比涨幅已经放缓,但预计物价同比回落要等到年中之后,因此,再次上调存准率将进一步收紧总量流动性阀门。

  陈岚认为,准备金率超预期上调将进一步冻结银行体系的资金,从而抑制银行体系的货币派生能力,使得目前已然下滑的经济雪上加霜。从4月份工业和经济数据来看,预计经济下滑的程度或将超出预期,不排除经济硬着陆的可能。

  除了国内的不利因素,国际市场也难言乐观。随着美国QE2行将结束、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意外被毙,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纽约原油价格在短短的5个交易日内从114元上方跌至最低约88元,跌幅高达23%;此外,铜、白银等商品价格也出现大幅跳水。

  广发证券分析师张海波认为,目前新兴国家都处于加息的紧缩过程中,经济增长存在放缓担忧,流动性催生的泡沫将会得以释放,油价将会回归到由真实供求状况决定的状态,国际金属价格由于美元反弹,价格承压,如果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调整,对化工和有色影响略偏负面。

  限售股逃离

  虽然股指不给力,但限售股解禁的步伐仍没有停歇。

  4月28日,中瑞思创(300078,收盘价21.73元)限售股解禁,当日股价近乎跌停。虽然股价已经遭遇重创,但并没有削弱限售股出逃的决心。公司5月11日的公告显示,中瑞思创董事、副总经理、持股5%以上的股东俞国骅,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180万股,占总股本1.075%。

  5月7日、12日,曾经的高铁概念牛股、仅今年1月份就出现股价翻倍的晋亿实业 (601002,收盘价18.11元)发布减持公告。自2008年1月28日限售股解禁至2011年5月4日,第二大股东丁建中已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出售公司股份4159.99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63%。5月10日,丁建中又在大宗交易平台减持550万股,占总股本的0.74%。

  上述的减持行为只是当前弱市的冰山一角。兴业证券数据显示,在主、小、创三板产业资本增持数量一直低位徘徊的情况下,减持金额却异常凶猛。1~4月份,沪深主板的净减持额分别为26.37亿元、19.73亿元、51.46亿元和34.64亿元;中小板为7.87亿元、8.16亿元、18.67亿元和2.08亿元;创业板为4.43亿元、3.44亿元、14.38亿元和2.6亿元。

  显然,限售股疯狂减持对市场人气构成严重打击。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谁也不愿去做产业资本减持的接盘者。这就导致主、小、创三板量能集体且持续地萎缩。

  新股扩容抽血

  新股的市场化发行虽然解决了“炒新”等问题,但也加重了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的抽血。

  据Wind数据,2010年A股共发行349家新股,较2009年的111家增加了214%;募集资金总额4921.305亿元,较2009年增加了143%。

  正由于新股蜂拥发行,致使当前指数不到2900点,但总市值已高达27.46万亿元(截至4月份),历史排名第八;流通市值达到20.75万亿元,历史排名第二。由此可见,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效应十分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屡屡“破发”、上市后便低开低走的新股,也在二级市场对资金进行抽血。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今年上市的124只股票中,上市首日收盘破发的有49家。截至5月12日,上市以来涨跌幅为负值的股票有82家,占比66%。

  显然,次新股大面积暴跌使得“炒新”资金损失不小。无论是在亏损后“割肉”,还是在暴跌中“死扛”,资金的损失加重了量能的萎缩。

  /展望/

  缩量后市 矛盾前行

  目前的缩量是一时偶然,还是将持续很长时间呢?从目前情况看,A股的地量正在形成,但并没有予以确认。由于短、中、长期扭转之势尚未形成,A股市场能否迎来超跌反弹可谓矛盾重重。

  再看“真实换手率”

  在2011年3月13日的《每日经济新闻·证券周刊》中,《3000点震荡之惑》一文曾提出一个概念——真实换手率。

  由于限售股解禁、新股上市等原因,A股的流通市值大幅增加,A股市场的资金遭遇 “通胀”,经测算,购买力下降了七成。在此背景下,为了衡量当前市场的活跃程度,《每日经济新闻》引入了一个公式,即“真实换手率=区间日均成交额/区间流通市值*100%”。

  《每日经济新闻》早在3月份就测算指出,历史上沪指突破3000点的4个月份 (2007年3月、2009年7月、2009年11月、2010年11月),真实换手率分别为3.78%、2.42%、1.8%、1.5%,真实换手率的逐级下降,正好反映了沪指在3000点上待的时间由长渐短。

  经过测算,2011年3月份沪指日均成交额为1624亿元,流通市值为153516亿元 (Wind数据,下同),真实换手率为1.06%;2011年4月沪指日均成交额为1451.4亿元,流通市值为154465.75亿元,真实换手率为0.94%。

  显然,若以1.5%的真实换手率作为最低指标,对应在3000点上方的时间不过仅仅两个星期,最高涨幅不到6%。而2011年3月、4月的真实换手率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沪指突破3000点的昙花一现就在情理之中了。

  地量正在形成

  既然真实换手率可以解释3000点为何难以有效突破,那么,它也能够揭示当前点位在历史行情中的地位吗?5月3日~5月18日,8个交易日中沪指的日均成交额为1065亿元。若仍以4月底的流通市值计算,目前真实换手率只有0.69%。根据历史情况测算,0.69%的真实换手率是998点以来的历史最低量。这一换手率竟然比2008年10月的0.99%还要低。而在998点之前,与之较为接近的是2005年5月的0.85%。在该真实换手率形成后不久,2005年6月6日股市见底998点。

  那么,如此之低的真实换手率是否预示着股市即将见底呢?

  记者发现,“地量见地价”的衡量指标有两个:一是该地方的量能绝对值低——目前已经满足;二是日后的量能比现在明显要高,这反映了地量的相对值——显然这一点尚无法判定。

  在2005年6月见底998点时,正是后续量能的大幅放大揭示了底部。在当年6月6日沪市成交额仅有53.67亿元的情况下,6月8日、9日的成交额放大至200亿元;在2005年5月的真实换手率只有0.85%的情况下,2005年6月、7月、8月的真实换手率已经达到了1.3%、1.04%、1.9%。

  限售股难卖 量能如何放大

  那么,后续的量能会不会放大呢?结合历史经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底部量能放大往往有3个背景因素,从而形成超跌反弹、中级反弹和阶段性大底这种短、中、长期行情拐点的出现。

  第一种情况,如果目前的股指要形成超跌反弹,限售股就必须砸出底部,推升量能。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虽然在持续下跌后仍有限售股减持 (如晋亿实业、三泰电子等),但量能同样是持续萎缩;而像海普瑞(002399,收盘价35.38元),高盛的持股成本为负值,减持压力极大。近期该股的放量是在限售股解禁前涌出的恐慌盘,高盛持股解禁后却相反出现缩量,这自然难以支持起超跌反弹。

  第二种情况,如果要形成中级反弹,可以用产业资本的增持来予以判断。

  2010年12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证券周刊》中《看增减持风向抄底逃顶 寻避税思路下的新机会》一文曾提出一个思路,可以通过计算产业资本的增持量来判断底部。比如,2008年的增持波峰在9月份,达到30.4亿元,此后便逐渐减少。2008年10月份指数就见底了。由此判断,当产业资本的增持金额突然出现猛增,随后便逐渐回落时,其增持猛增的次月,股市见底的几率很大。股市有句流行语——“量在价先”,确认了增持的波峰,股市也就见底了。

  遗憾的是,目前产业资本增持力度很弱。今年1~4月份,产业资本的增持分别为4.77亿元、1.19亿元、3.96亿元和3.65亿元,并没有明显的放量。相反的是,4个月份的减持金额分别是43.44亿元、32.52亿元、88.48亿元和42.97亿元,3月份的减持放量,造成了随后一个月股指见顶。

  第三种情况,如果要形成阶段性大底,政策利好不容缺失。

  在上周的《每日经济新闻·证券周刊》中,曾分析了历年来5月份的走势情况。其中,1996年、1999年和2005年的历史大底都伴随着政策性利好,如首次降息、政策力挺“5·19”行情、股改和人民币升值等。

  无奈的是,目前的政策并没有松动或者利好因素释放出来。2011年5月12日晚间,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通胀压力依旧很大的情况下,政策利好犹如浮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