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市X档案:三大线索寻找穿越震荡周期牛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4日 01:3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

  本报记者 孙见友

  通胀预期以及由此引发的货币紧缩预期,给2011年的A股市场增添了较大不确定性,不少分析人士都预计,今年股市将呈现宽幅震荡的走势特征。那么,哪些股票能够穿越震荡周期,成为2011年的牛股呢?

  分析人士认为,从过去几年的大牛股看,业绩大幅增长和重组等题材,是点化年度大牛股的魔法棒。因此,2011年业绩具大幅增长潜力、历史业绩持续稳定增长与重组题材,无疑可以作为投资者挖掘2011年大牛股的三大线索。

  超级大牛股如何炼成

  探寻2009年大牛股,可以发现重组是年度大牛股的最重要催化剂之一。在2009年涨幅排名前10的超级大牛股中,飙升751%的广弘控股,大涨692%的国中水务,以及狂飙2152%的牛股冠军顺发恒业,都足以说明重组的巨大魔力。

  事实上,重组向来是产生年度大牛股的重要摇篮,这似乎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被反复证明的“公理”。在过去的2010年,广发证券再度依托重组魅力而累计大涨427%,最终摘得2010年的大牛股桂冠。除此以外,在2010年的前十大牛股中,飙升376%的ST光华、大涨282%的ST昌河,以及大涨278%的ST威达,都与重组题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重组魔法棒以外,对于未来一年业绩大幅上涨的预期,也是拉动年度大牛股产生的重要牵引绳。就2009年前50大牛股来看,有36只股票2009年业绩出现增长,占比高达72%。在2009年的前50大牛股中,大龙地产、荣安地产和长城电脑2009年业绩增幅分别高达14256%、2637%和2007%,而其2009年的累计涨幅则高达353%、538%和386%,显示其当年业绩大幅增长对同期股价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为什么业绩高增长预期对于催生年度大牛股有如此大的魔力呢?有分析人士解释:只要相关股票存在业绩高增长预期,那么市场就会倾尽全力“讲故事”,同时一些资金则会踊跃杀入,一步步将“讲故事”行情变为现实,最终会在客观上造就一批年度大牛股。由此来看,未来一年业绩高增长预期,对于催生年度大牛股实乃居功至伟。

  不过,一些在当年年初被寄予厚望的股票,其年度业绩并非总能兑现市场此前的预期。为克服预测未来一年业绩可能出现的失误,投资者在挖掘年度大牛股时,又将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纳入了考虑范围。从2010年的年度大牛股身上,就可以发现这一点。就2010年涨幅居前的50大牛股来看,有24只股票的业绩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保持增长。

  由此来看,各方投资者在共同推动2010年前50大牛股产生时,显然已有意识地将过去两年业绩的稳定增长作为了重要的参考。

  挖掘未来牛股三大线索

  回顾过去两年年度大牛股产生的原因,对于投资者挖掘2011年的超级大牛股,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事实上,从以上分析中总结出的几大线索,就有助于投资者对2011年大牛股进行挖掘。

  首先,就2011年业绩大幅增长的潜力而言,那些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但2010年业绩处于近年洼地的股票,可能在2011年迎来业绩的修复。统计显示,将2010年三季报的业绩进行年化,宝钛股份威远生化等股票2010年的业绩明显低于近五年的平均水平,如果2011年业绩回归到近五年的平均水平,那么2011年其业绩增幅将十分可观。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经营正常但2010年业绩基数较低,无疑是筛选2011年超级牛股的重要线索之一。

  同时,从业绩稳定性考虑,近几年业绩持续增长的股票,也是2011年超级大牛股产生的温床之一。统计显示,鱼跃医疗与露天煤业等股票近三年的业绩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如果其生产经营形势在2011年不发生大的变化,那么这些股票2011年业绩很有可能保持稳定向上势头。这为其成为2011年超级大牛股,构筑了相对坚实的基础条件。

  最后,作为A股点石成金的魔法棒,重组在过去数年年度大牛股的孵化中,屡次占得先机。因此,对于重组题材的挖掘,也是2011年寻找超级大牛股不可或缺的线索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就2011年的重组而言,央企重组、热门集团的整体上市计划,以及部分热门板块的重组整合,都是投资者可以挖掘的重组题材。(本系列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