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000亿惊魂记:回首上轮银行融资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4日 00:23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晓阳 杨颖桦

  银行股再融资令股市惊魂已不是第一次。2008年初,平安千亿再融资在前,尾随的则是一系列银行再融资方案出台。但实际对A股产生最大震动的,还是2009年到

  银行股再融资令股市惊魂已不是第一次。

  2008年初,平安千亿再融资在前,尾随的则是一系列银行再融资方案出台。

  但实际对A股产生最大震动的,还是2009年到2010年的再融资潮。这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信贷规模的极度扩张,导致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告急,直接引发银行业圈钱冲动,也为资本市场此后的“风声鹤唳”埋下伏笔。

  据中金研究员测算,2008年,有五家银行资本充足率位于8%的红线下方:浦发(5%),深发展(5.3%),华夏(7.5%),招行(6.6%)和民生(6.6%)。

  及至2009年,银行再融资爆发。一出延绵两年、总额高达5000亿元的银行再融资大戏开始上演,A股不断受惊,第一个出场的正是民生银行

  2009年6月8日,民生银行公告拟发行H股。公告显示,该行2008年底资本及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22%和6.6%,资本充足率仅高于浦发(9.06%)和深发展(8.58%),核心资本充足率仅高于浦发(5.03%)、深发展(5.27%)和招行(6.56%)。

  较低的资本充足率成为阻碍民生发展的瓶颈。该行虽获批可发行不超过150亿元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弥补资本充足率,但无法解决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难题。而发行H股,旨在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民生并非资本充足率红线边缘的唯一银行。据中金研究测算,当时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2008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兴业银行7.7%的资本充足率,亦加入监管红线下方阵营。

  此时的A股,虽然跌跌撞撞爬上3300点,然交投热情已不及三个月前。尔后,一波更为庞大的银行融资潮开始到来。

  当年11月21日,兴业银行董事会宣布180亿元配股计划;26日,民生银行H股首日上市破发;12月,南京银行披露50亿配股计划,建行200亿次级债上市。

  然而,这仅是前奏。2010年,银行股再融资潮的正式降临,成为多方梦魇。

  去年1月下旬,中行抛出400亿元可转债融资计划;2月初,招行180亿配股计划获批;23日,华夏44亿元次级债上市;24日,交行披露420亿A+H股配股融资计划(其中A股约200亿);3月,招行完成配股。

  市场人士指出,2010年前三个月,银行股再融资令投资者心理承压,导致市场认为资金面趋紧,银行可贷资金短期内存在缺口。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也由当年初的0.17%飙升至0.23%,升幅超过30%。去年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约0.54%。

  4月初,隔夜拆借利率走势平稳,连续多日维持在0.23%,市场走出小幅向上行情,其间,沪深300指数由3月23日的3275点升至4月6日的3405点。

  孰料4月下旬,建行披露拟A+H配股融资624亿元。虽然A股融资不足总融资额的5%,仅约24亿元,但却成为压垮A股的最后一根稻草。

  A股由此一路狂泻,沪综指由4月的3181.66点,跌至7月初时的最低2319.74点,跌幅超过25%。

  然而,各银行股再融资方案仍鱼贯而出。

  2010年5月6日,华夏银行公告208亿元非公开发行融资计划;19日,工行400亿可转债方案公布;28日,中信银行165亿次级债方案出台;31日,兴业银行180亿配股融资决议浮出水面。

  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路走高,由4月13日的0.23%,攀升至5月10日的0.31%,幅度超过30%。

  直至6月10日,民生银行58亿次级债上市,市场紧绷的神经才得以喘息,形成平台整理。

  然而,6月24日,沪市成交金额521.07亿,深市成交金额508.83亿,创出阶段新低。低迷的成交量预示着A股仍将寻底。

  事实上,在中行宣布420亿A+H配股融资计划的前一交易日,即7月2日,沪深300指数创出阶段新低2462.2点。

  这似乎预示着最坏的日子已过去,汇金公司将为中行再融资部分买单的消息传出后,市场得以重拾升势。

  2010年7月份,银行股融资潮已披露超过2/3,随着前期融资的到位,资金面紧张局面得到化解。

  隔夜拆借利率从当年5月10日攀至0.31%的年中高位之后,便稳定在0.3%的水平。进入7月份开始向下,7月8日,隔夜拆借利率首次在两个月内降至0.28%。即使随后的农行和光行IPO上市,工行天量再融资方案陆续落实,都没能阻止其回落态势。

  同时,大盘价涨量升,暂时走出了银行股再融资的阴霾。

  可以说2010年银行股再融资给市场留下阴影,但2011年初,再融资潮传言再次出现,其对市场的杀伤力不言而喻。

点击进入[上证指数吧]讨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