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A股跨年行情不乐观 2011拿紧缩再逼出一个牛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 23:29  21世纪经济报道

  言焱 上海报道

  紧缩远未结束。A股却放量长阳。众人多有迷惑,紧缩也能逼出牛市?

  本周一,12月13日,上证指数放量上涨2.88%,回应10日晚间央行的上调准备金之举。技术派人士惊呼,“带量站到了年线上方”,于是,场内的兴奋了、场外的人焦急了。

  2010年,号曰“最复杂”的一年,A股全年曲折多变,一季度结构性牛市、二季度突然转熊,三季度整体性上涨,四季度,资源股的飙涨迎面赶上了“稳货币”的政策转向。

  临近收官之日,众投资者心有纠结与不甘,难以把握的2010年即将过去,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难道没有牛市吗?

  假象

  象有真有假。“如果真是一波大的行情的开始,不应该是这么表现,每次行情的开始,都是润物无声的。”上海某阳光化信托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而在12月13日,中国联通代表的大盘股也在午后封在了涨停板上,市场做多气氛如炽。

  对此,东海证券乐观的认为,紧缩政策弱于预期。因为准备金替代了加息。

  而东方证券认为,紧缩预期将进一步加强。央行在一月之内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政策紧缩基调的确立,以收缩流动性和管理通胀预期为目的的政策仍将陆续出台。

  “对于宏观经济,变数较多,大家都在盲人摸象。但我们能够确定的几点就是,第一,市场的流动性拐点,在第一次加息的时候,就已经确立;第二,紧缩政策远未结束,政策面尚没有到最寒冷的阶段。”上述私募基金经理分析说。

  政策的负面程度存在争议,对市场估值也有较大争议。

  乐观者说,“市场遍地是黄金。”

  “大盘股现在已经太便宜了,有理由对2011年的行情表示乐观,这些占指数相当大权重的公司应该是跌无可跌。”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在近日的一个私募论坛上如是表示。

  而持谨慎态度的投资人则认为,“蓝筹股在外需不振、国内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估值不可能有大的上升空间,如果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估值还将下滑。”

  安信证券高善文近日指出,紧缩无牛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在8月至10月略有恢复,但目前仍然处于23.6%这一较低的增长水平上。外需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净出口数据出现了上扬,但扣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净出口增速实际上是大幅度减速的,并已经下降到经济的名义增速以下。

  深圳策略大师认为,货币政策快速连续紧缩最终产生“量变到质变”的作用,市场对于流动性预期逆转将不可避免。

  迟滞加息的瀑布效应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高层会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持此看法。“而可选的投资标的,将集中在规划支持、鼓励的一些新兴产业上,如高端制造等。”

  “十二五”相关产业的规划对股票的刺激毋庸置疑,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机会,但如果市场整体估值下降,结构性机会是否也会打一个折扣。

  更复杂的情况来自于海外。美国劳工部12月3日公布,美国11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3.9万人,数据远不及预期。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暗示,根据需要,美联储可能第三次向市场注入美元,即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可以想象,市场的估值将掌握在外资热钱、国内游资的手中,这也是一种可能。”某证券市场资深人士分析说。

  但美国量化宽松的另一面是:美国等主要消费经济体的消费模式已经开始转变,历史高位的失业率短期内无法改变,必然逼迫管理者使用贸易壁垒来保护自己的劳动力市场和国际份额,因此这些因素共同决定外需长时间的不足。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在上海一个论坛上,作2010年金融形势分析报告时表示,在目前形势下,“缓加息、多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明智之举。

  经过上周五(12月10日)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目前存准率已达18.5%,再度刷新了近27年来的历史最高点。若考虑差别准备金率的影响,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目前所执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则已达19%-19.5%的水平。

  显然,准备金空间已经基本用完。

  缓加息,并不是不加息。广发证券分析师万兵分以为,不采用加息来加大资金成本无法对通胀起到真正抑制作用,上周的上调存准并非利空出尽,在抑通胀成为国内首要任务的情况下,贷币政策仍将继续收紧,温和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今后的调控手段更为严厉。如若加息的暂停,使通胀水平进一步攀高,严厉的紧缩措施,最后密集释放,将形成瀑布效应,倾泻而下。

  “寄希望市场涨到4000点吗,越紧缩越上涨吗?这个可能性有多大。”上述阳光化私募基金经理反问说。“如果国内经济不振,企业盈利下滑,那么将是一个双杀的结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