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望扩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4日 17:4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实习记者 陈莹莹   据知情人士透露,《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修改方案已报国务院。若获国务院批准,外资投行、保险等一系列机构或将参与此项业务。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试点将由此扩大。 多个行业受益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2005年试点至今,有许多银行开发过资产证券化产品,相信积累相关经验后发展会更顺利。《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修改方案如能正式出台,无疑会增加金融业开发此类产品的积极性。其原因在于:有利于银行业保证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升目前存量证券化资产的流动性以及控制风险资产的扩张速度。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扩大资产配置范围,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能作为卖家也可以作为买家。目前,金融业闲置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只有2%至3%左右,资产证券化将使商业银行的资金周转率提高几倍。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有大量闲置资金,而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受控制后资金又紧缺,资产证券化产品正好能缓解这一局面。另外,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国外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占比较大,其次是汽车贷款、信用卡。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修改方案公布后,汽车业、信用卡业务等也有望从中受益。 短期内风险不大 针对资产证券化会否衍生类似“次贷危机”的风险,鲁政委认为,目前不用担心此类风险。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属于“发育不足”,不同于美国“发展过度”。在资产证券化初期应坚持三大原则:资产优良、信息披露充分、监管到位。只要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是银行之间互持,而是大金融领域内的机构互持,风险就会降低。 滕泰认为,监管部门在初始阶段会相对谨慎,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修改方案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不会太多。虽然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可能具有如国债或者股票的高流动性,但只要是资产优良的产品都会有市场。三到五年内,此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不会有太大问题。 滕泰表示,监管部门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修改方案如能出台,将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产周转速度,对于宏观经济意义重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