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期业绩增幅收窄 地产低迷带来诸多不确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9日 02:16  中国经营报

  段铸

  6月30日,是A股1800多家上市公司2010年中期业绩统计截止日,由于2009年上半年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初期,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中期业绩同比增长将毋庸置疑。

  根据巨灵资讯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6月17日,沪深两市共计655家上市公司(剔除B股)披露了2010年中期业绩预告,其中超过500家公司业绩确定增长或扭亏,占比超过76%;业绩增幅超过100%的公司达到151家,比2010年一季报少了88家。

  “从单季环比数据来看,部分公司出现环比增速减缓现象,更有环比负增长现象出现。总体而言,2010年中期业绩环比增幅收窄,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既包括2009年一季度业绩基数相比2009年二季度更低,更有全球金融危机后强势反弹后劲不足的影响。”广州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他们近两个月来对全国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制造业行业以及出口企业的调研、检测数据来看,金融危机之后,以房地产为主体的强势反弹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回暖,但是房价持续高涨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开始显现出来。“内需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4月份以来的房地产调控也陷入僵局,这个A股上市公司即将迎来2010年第三季度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业绩持续向好的动力不足

  根据巨灵资讯统计数据,2010年中期业绩预告的655家已披露上市公司中,有151家业绩增幅超过一倍,占比超过22%,其中69家增幅在200%以上;增幅在50%至100%之间的公司有143家。此外,业绩增幅在30%至50%之间的公司有245家,共有96家公司实现扭亏。加上业绩增长低于50%的业绩略增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公司超过500家,占预告公司比例超过76%。

  从行业分布来看,煤炭、钢铁、汽车、房地产、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电子元器件、化工等行业公司将延续2010年首季升势。

  然而,上述655家上市公司在2010年一季度共计239家业绩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占比35.7%,同比增幅超过10倍的就有32家公司,这些数据都比2010年中期要好得多。

  “中期业绩同比增幅收窄谈不上好与坏,A股上市公司2009年中期业绩明显好于2009年一季度,所以增幅收窄在预料之中。”前述广州策略研究员表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A股上市公司在经过了金融危机后强势触底反弹能否持续,“业绩持续向好的动力不足,从这655家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别分析,7成业绩预喜公司都或多或少与房地产有关。而整个房地产行业自从2010年4月开始调控以来,陷入了量跌价不跌的僵局,这直接将钢铁等相关行业拉下水”。

  不确定因素来袭

  根据巨灵资讯统计,截至2010年6月17日,在新财富板块1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共有39家披露了2010年中期业绩预告,其中12家“大幅下降或下降幅度低于50%”,3家“不确定”,“万保招金”四大地产上市公司中仅有金地集团一家披露了2010年中期预告。

  不过,从各地产上市公司持续公布的单月销售情况可以看出,2010年中期房地产行业难以延续一季度的暴增。

  据地产龙头万科A(000002.SZ)公布的2010年5月份销售简报数据,报告期内实现销售面积47.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51.1亿元,同比减少32.6%和20.2%。

  另一龙头保利地产(600048.SH)的2010年5月份销售简报同样如此,实现签约金额31.91亿元,环比降约22%。

  同时,保利地产2010年1~5月份共计实现签约面积198.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79%;实现签约金额154.11亿元,同比增长4.75%。

  “2010年第二季度的前两月,特别是5月份拉低了地产上市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如今6月份已经过半,根据我们检测的全国35个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数据,成交量环比5月份进一步下降,也就意味着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因为地产调控导致的低迷而出现同比微增的情况。”广州一位房地产行业研究员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目前仍然停留在成交量上,“成交价格下跌幅度远远低于成交量,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道房价何时出现大幅下跌,但是成交量的持续萎缩一定会导致这一结果”。

  “我们早已经做好了降价准备,时刻等待着,但房价就是跌不下来。”一位万科的销售负责人笑谈道。

  面对陷入僵局的房地产市场,依靠资金快速流动而赚钱的地产商们自然不会坐等,在经历了保守的4月之后,2010年5月份,地产巨头们纷纷出击拿地,只不过重点放在了具备防御性的二三线城市。

  万科A在2010年5月份就新增项目8个,分别位于北京、唐山、杭州、西安、贵阳、成都、沈阳等地,共计支付地价28.2亿元,其中只有一个项目位于一线城市。

  而保利地产则出手更为阔绰,2010年5月份以总价56亿元在成都、上海、中山、南昌等地拿下多宗土地。

  “5月份一波‘拿地潮’使得2010年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更加不确定,即使二三线城市房价具有防守性,但也经不起成交量的持续萎靡。伴随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欧元区债务危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挫等大环境变化,也为A股的2010年下半年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前述广州研究员近期将房地产板块的“推荐评级”修改为“谨慎推荐”。

  天相投资房地产研究员刘义将目前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股票的僵局称为“估值优势与不确定性的较量”。他认为,成交量走出低谷得跨过两道门槛,第一道是房价预期得稳定,第二道是银行信贷得跟上。“从目前来看,这两道门槛短期内都是难以跨越的,所以成交量在低位还得盘一段时间。”

  “有意思的是,一些低价楼盘的去库存化速度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如果开发商未来能够推出更多的低价楼盘,成交量可能提前走出低谷,而不必等到房价真正下跌20%~30%,这或许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刘义表示。

  房地产行业的不确定性早已传导至金融、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相关行业,更因为这些同一产业链行业的“群体”不确定,使得A股走势也充满了不确定,A股成交量如同房地产市场一般,持续萎缩,这也导致A股券商股中期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长江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刘元瑞认为,成本推动钢价上涨积累的大量风险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开始释放,钢价出现明显回落。“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上下游的‘夹击’将使三季度成为今年最为艰难的时期。”

  机构争论后半年 资金悄然布局

  “我们最近经常出去调研,但却很少写研究报告。”前述广州策略研究员告诉记者,券商研究机构目前分歧很大,“纠结于房地产走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整个经济体系都处于上升阶段,房地产的作用不明显,遇到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过程中,房地产对于经济体系的作用变得非常敏感,不止是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几乎囊括了所有板块的研究员都不会轻易对行业做出明确判断。”

  6月份也是各券商研究机构对下半年A股走势做出预测的月份,2010年6月份非常热闹,数以百计的研究机构做出了多种方向、时间点不同的预测。

  看空者如安信证券、广发证券。“预计2010年第四季度之后,随着经济减速和企业盈利下调,财政政策会出现一些活动空间,届时股市会迎来明显的反弹机会,但绝不是反转机会,因为新一轮牛市的宏观和微观基础还正在酝酿,远未成熟。”安信证券2010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如是认为。

  广发证券更是认为“全球股市转入空头力量主导的阶段”。

  而海通证券的2010年下半年投资报告则乐观的认为“A股下半年将筑底回升”。

  更多的券商研究机构选择了回避这一问题,华泰联合证券的下半年投资报告把重点放在了“战略性投资新兴产业”上,认为2010年下半年投资主线应该布局长期经济转型并把握期间的周期反弹。节能、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产业成为华泰联合的推荐选择。

  在研究机构争议A股2010年下半年走势时,众多基金则早已悄然布局,准备“炒一把”2010年中期预增股。

  根据巨灵资讯统计,在前述655家业绩预增股中,绝大多数早已埋伏了机构投资者,这既包含了被热炒了包钢稀土(600111.SH)、广晟有色(600259.SH)等战略金属概念股,也包含了类似歌尔声学(002241.SZ)之类的电器元器件行业股。

  天相投顾研究员仇彦英认为,投资者不应盲目跟踪业绩大幅预增的个股,“对于中报行情,需要理性分析投资标的的业绩增长幅度、方式和所处行业”。

  家电汽车行业订单减弱

  宝钢大幅降价“下狠手”价格战意在巩固“定价权”

  热轧产品下调300元~500元/吨,冷轧下调400元~600元/吨,高端产品中汽车板材降幅更是达到1000元/吨。在2010年6月份国内钢铁出厂价平盘开出后,宝钢集团终于下狠心,大幅下调2010年7月份全线产品价格。

  “超出市场预期!”东方证券钢铁行业首席研究员杨宝峰认为,尽管钢价下调在所难免,但宝钢的7月份产品售价政策还是让人吃了一惊。“主要是来自现货市场的压力,宝钢7月份产品售价政策充分反映了近期现货价格的调整和下游行业尤其是家电汽车行业订单的减弱,通过大幅降价,宝钢将充分保证其主要产品的订单和相对国内其他钢厂的产品价格竞争力。”

  下“狠手”保地位

  按照惯例,每个月月初,作为国内钢铁价格主导者的宝钢都会公布下一个月产品价格政策,随后国内各大企业跟随。

  2010年5月初,密集而空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实施不足20天,市场敏锐地感觉到钢铁价格不可能再持续2010年前5个月的上涨态势,宝钢集团应势平盘开出6月份钢价。在整个2010年5月份期间,来自各方的消息都证实,国内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持续缩小,这种压力自然传导至“30%以上产品依靠房地产消耗”的钢铁企业。

  不仅如此,被称为高端产品的汽车板材市场也在此时开始低迷,国内钢铁成交也开始下滑。

  根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2010年5月份钢铁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指标超过60%,较4月份的39.3%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截至5月28日,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614.39万吨,比2010年4月末上升2.09%。

  与此同时,钢铁企业却一如既往开足马力生产。2010年以来,粗钢产量连续4个月在5000万吨以上,其中4月份粗钢产量为5540.3万吨,同比增长27.0%,环比增长0.79%,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国内主要钢铁企业公布的6月份钢价则基本维持5月份价格不变。

  居高不下的产能与日益萎缩的成交形成鲜明对比,钢价回调在所难免。

  2010年6月4日,宝钢集团宣布了7月份产品售价政策:热轧产品下调300元~500元/吨,冷轧下调400元~600元/吨,高端产品中汽车板材降幅更是达到1000元/吨。

  2010年6月7日,继宝钢大幅下调全线产品价格后,武钢、鞍钢等国内钢铁巨头纷纷跟风,下调幅度和宝钢持平。

  “7月份钢价下调原本在意料之中,但是意料之外的是宝钢下‘狠手’,如此大幅度下调,一举抹平了2010年前5个月的累积涨幅;而武钢、鞍钢等钢铁企业的跟风则在意料之中,超过宝钢的下调幅度,亏损会很大,降得少市场份额会丢失。”一位钢铁行业第三方研究员认为,宝钢突然一剂猛药,使得国内其他钢铁企业措手不及。

  “通过大幅降价,宝钢将充分保证其主要产品的订单和相对国内其他钢厂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东方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杨宝峰如此评述宝钢大幅降价。

  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成交量持续萎靡、汽车家电等行业的订单减少、钢铁产量居高不下、社会库存增加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宝钢突然大幅下调价格的理由。

  “这些客观原因都存在,都可以用来解释钢价下调,但是却不能成为宝钢突然大幅下调的充分条件。”前述钢铁行业第三方研究员认为,宝钢此次大幅下调钢价是出于对巩固国内钢铁行业定价权的考虑,“通过价格调整,逼迫国内钢铁行业减产,‘长痛不如短痛’,宝钢可以扛得住,但是中小钢厂却不能。”

  2010年5月,国内钢铁市场已经出现了现货价格与出厂价格的倒挂现象,很多企业通过“补贴”经销商的方式“死扛”钢价,这已经使得钢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钢铁企业处于盈亏边缘。

  然而,此时的国内钢铁行业,谁都不愿意主动降价,更不愿减产。

  “包含企业库存、社会库存在内,钢铁市场因为容量的巨大,对于市场供需有一定的缓冲带,而如果选择了减产,那么就相当于主动放弃了市场份额。这是宝钢等巨头不愿意看到的,价格战就成了他们竞争的手段,大幅降价,乃至是亏损,都要占据控制权。”前述研究员表示。

  行业过冬 宝钢不冷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4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量均达到1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4.4%,环比分别回落9.85%和10.37%。

  而自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持续萎缩,房地产、汽车、家电这三大行业共计消耗全国钢铁产能超过5成。

  2010年7月份钢价大幅下调后,国金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李莉芳为钢铁企业算了一笔账:调价后,主要钢铁企业的热轧卷板毛利下降8元/吨,毛利率回落至0.0%;螺纹钢毛利下降7元/吨,毛利率回落至-3.4%;冷轧板毛利下降72元/吨,毛利率回落至11.5%;中厚板毛利下降82元/吨,毛利率回落至-5.4%。“钢价回落幅度超出成本变化,各钢种毛利仍处于萎缩趋势中。”

  长江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刘元瑞认为,成本推动钢价上涨模式积累的大量风险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开始释放,钢价出现明显回落。“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上下游的‘夹击’将使三季度成为今年最为艰难的时期。”

  广东河源一位小型钢铁厂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安排检修适当减产,“就算7月份不降价,我们的日子都不好过,降价后,我们铁定亏损,撑不住啊。”

  “考虑成本的滞后上涨和价格大幅下调,预计宝钢第三季度盈利将明显环比下降,但即使最悲观情景预期下(价格矿石第三季度价格上涨30%),预计宝钢仍将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而整个行业可能再度面临全行业亏损。”杨宝峰测算后认为。

  平安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聂秀欣更是认为,宝钢的大幅降价对于其竞争力而言,没有受到损害。“宝钢的根本性竞争优势一方面来自公司将庞大的产能配置到多个细分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来自公司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