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增持是否意味大盘见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 11:07  证券导刊

  作者:听月楼

  伴随着大盘自由落体式的暴跌行情,投资者普遍流露出了不可抑制的悲观情绪,熊市氛围开始蔓延。值此危急之际,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却频频发布增持公告,产业资本开始破浪而来。大股东增持潮的到来是否意味着A股已经寻底成功,投资者可以进场买票了?

  增持潮往往伴随大盘见底上扬

  大股东增持的原因

  增持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行为,指大股东利用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中通过买入股票来提高自己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就是对所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股权投资。

  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发生增持的行为通常而言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根据管理层的乐观预期提高公司的杠杆比例;第二,由于红利税低于资本所得税,所以部分大股东可能会由于个人避税问题通过增持股份减少税务支出;第三,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将回购以及增持作为一种信号,向投资者表明目前公司股票被低估,值得关注。而第三种原因也是我们在国内外股市中最常见的理由。

  中外股市的增持浪潮

  从海外市场的发展历史来看,以美国1987年股灾为例,在股价发生大幅跳水并严重超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回购和增持起到了维持股市稳定的重要作用。在当年的10月26日,美国道琼斯指数重挫超过8%,随后美联储紧急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鼓励股票回购,美国政府直接借钱给市场上几家大公司,让其回购股票,并大肆对此进行宣扬。于是在大崩盘发生后的那一周里,约有650家公司公开宣布将要在公开市场中回购公司的股票,在此之前的10个多月里,总共也就只有350家公司宣布回购措施。上市公司的这种大规模的回购行为对股市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道琼斯指数藉此成功企稳并反复震荡走高。

  从2004年以来的数据来看,A股市场共发生过两次增持高峰,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间,其间出现持续、有力度的重要股东增持,上证指数因此扶摇直上走出了创世纪大牛市;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9月至2009年一季度,总体趋势是市场越低,增持数量越多,大盘因此走出了强劲的大B浪上攻行情。

  从历史上市公司的增持看,2005年5月之前长达8年的统计,重要股东累计增持总量仅为3.7亿股,较为稀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当时增持操作的制度建设尚处空白状态,另一方面也与国有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态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在2005年6月,证监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上市公司增持、重要股东增持管理办法、指引,其中《关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增持社会公众股份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可以在股价非理性波动时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也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操作的规则。

  此后,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出现了一波较为集中持续的重要股东增持,月度增持数量分布从1亿股至6亿股不等,在资金面上促成上证指数逐步企稳,回归估值平衡,从1100点恢复性上涨至1600点。我们认为,这段时期的增持,对于投资者而言,极大的恢复了的投资信心;对于增持的重要股东而言,一方面可以作为股改对价因素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可以战略性或者是财务投资性的获得低估值的股份。所以,总体来讲这段时期的增持是政策驱动、兼备市场化特性,同时也可以认为有资金实力的产业资本对当时市场价格的认可。

  2006年8月之后,伴随着市场价格的走高,重要股东的增持逐步下滑,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伴随小非解禁的出现,市场开始出现少量的减持,并在2007年1月上证指数接近3000点时,持股大于5%的重要股东开始减持,并一直持续了长达一年的上证指数过山车行情,直到上证指数回落2008年4月份至4000点以下才开始下降,并逐步萎缩至1亿股以下。

  2008年8月以后,伴随上证指数从3000点附近恐慌性单边下挫至1800点,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又现大量增持从而引发了其后从1664点起步的大B浪上攻行情。

  A股进入产业资本时代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伴随着产业资本的增持潮,往往是大盘止跌见底的信号并将引爆一轮可观升幅的上攻行情。具体的原因何在?

  产业资本主导A股市场

  A股将于2010年逐步进入全流通格局,届时将有80%-90%市值流通,A股估值较为合理,带来全流通下的并购重组机会。随着“大小非”解禁的逐步深入,按照市值计算,2009年底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已经超过60%;到2010年底,不考虑可能新增的新股发行,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将接近90%,A股将真正地步入“全流通时代”。

  在全流通后,市场出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的情况,金融资本相对产业资本来说可能稍处信息劣势,产业资本更了解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关注这类资本的行为。那么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回购和增持的行为就成为判断标准之一,虽然产业资本可能不如金融资本了解市场估值等细节理论,但是由于产业资本回购后往往有相当长的一个禁售期,因此对于趋势的判断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盈利的判断都非常具有参考意义,投资者可以重点参考。

  随着全流通实现,限售股开始解禁,产业资本凭借信息优势开始主导市场估值中枢,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更多把眼光放在大股东的举动上了。通过研究控股股东的股本变化,在整个市场来看,我们可以了解产业资本对市场、产业及公司态度,从而为我们投资决策提供帮助。比如,大股东增持数量变化反映对市场判断,增减持及具体投资方向反映结构性取舍。

  增持行为对股市的影响

  从资金面来看,大股东的增持潮往往发生在熊市气氛十分浓厚的困境,其时包括机构在内的投资人已将投资资金大比率抽离股市(众多机构呈现极低股票仓位配置),资金流入信心低迷。在此危急存亡之际,重要股东的持续增持将有利于资金面平衡的形成,极大增强投资人的持股信心。

  而从股价影响来看,统计数据显示,无论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或者台湾这样的新兴市场,上市公司的回购或者增持行为短期之内对估值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从上市公司的增持行为对本公司或者行业的影响层面来看,首先,上市公司回购公告对公司或行业的股价影响存在着显著的信号传递作用。增持公告之前公司股价低估迹象明显;增持公告当日,宣告效应立即产生,股价低估情况获得改善。

  从1970到1978年的纽交所上市公司共发生了243起宣告进行公开市场增持案例。在增持公告之前,样本公司的上市三个月期收益率平均低于平均水平7%,但是在回购公告之后的三个月期,样本公司的该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3%。

  从台湾的情况来看,台湾上市公司增持公告日一周之后,累积异常报酬率已有2.5%,一个月内累积异常报酬达4.9%。但是增持公告的信号传递作用对不同的公司和行业作用不同。根据台湾经验,大公司公告后的信号传递效应较小公司更为迅速和明显,但是在后续期间,小公司回购公告后对股票所产生的异常报酬显著大于大公司;回购规模较大的公司在公告日之后的累积异常报酬显著大于回购规模较小之公司。从台湾的经验来看,回购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回购公告日之后的一个月之内,金融类股的信号效应要显著大于电子等其他行业,即由于回购公告的影响,金融类股反弹的幅度要大于其他行业,这一点在中国市场也比较显著,如2008年汇金宣布增持后,大盘蓝筹金融股连续涨停,涨幅领先同期大盘指数。

  见底的关键在于是否成“潮”

  正是由于产业资本已经主导了A股市场的中枢,其增减行业及具体投资方向必然对A股市场的走势以及热点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前两次增持潮引发的大上攻行情也就在情理当中。那么,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增持潮当中,对比前两次的增持大潮,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还是今昔有别?为此,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专业人士的观点以供参考。

  民生证券分析师夏岩表示,“大股东们出手增持一方面是表明公司高层的态度,希望稳定市场投资者信心,通过增持这一信号,告诉投资者是经得住考验的。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在公司看来,此时的股份应该是已经低于市场合理价位。”金百灵投资分析师秦洪也认为,随着股指的急跌,估值洼地效应将渐渐体现出来,包括产业资本在内的“价值派”将迎来新的黄金投资周期。他认在2008年急跌过程中,不少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大幅增持,不仅削弱了空头的做空能量,而且在后来的上涨行情中获益匪浅。所以,产业资本的出手往往被视为估值底线的来临。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所增持的公司数量相对较少,动用的资金也不算大,甚至有些公司是履行增持承诺进行增持。所以,投资者不能将目前大股东的增持,作为市场见底的信号。只有当大量产业资本选择进场时,尤其是随着股份不断下跌,大股东增持越来越频繁,甚至出现国有大股东积极增持的情况,才意味着底部即将形成。同时该业内人士称,虽然目前大股东增持有利于激发投资者的信心,对股价反弹的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大盘整体反弹却需要靠政策面、宏观经济面、海外市场等因素的配合。仅数十家公司股东的增持,无法挽回日益衰退的A股股民信心。只要当前利空无法出尽,那么大盘后市仍有回调空间,受大股东增持眷顾的个股股价也难免会遭池鱼之殃。

  从以上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市场对于增持是否见底的意见分歧比较大。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我们的观点认为,能不能见底的关键是此次增持能不能成为一股“潮流”!因为相对于前两次的增持大潮里动辄几百家的增持数字来说,当前区区几十家的增持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如果在后续的行情里增持家数持续增加,那么大盘见底的概率则越大;反之,则需要谨慎对待。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尽管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案例和幅度均极为有限,其带来的资金流入和整个市场的资金流入及成交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并且从市场的反映来看也没有对股价产生太多的正面影响。但增持现象的重新出现无疑成为了当下市场最值得关注的热点,也是市场乐观情绪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从积极意义而言,此举传导出一个重要信号,即上市公司股价对控股股东而言已经极具吸引力。假设大股东及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能继续保持稳定推进,那么对维持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弱势行情降低了大股东增持的短线效果,但是增持表明了产业资本对股价和估值的认可,必然对股价的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甚至认为增持的价格有可能成为个股长线底部的开始和基准。而在增持预期的带动下,后市市场很可能会展开寻找下一个“被增持”股票的寻宝游戏,从而有效维系市场做多情绪,为未来的大反攻行情奠定基础。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