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原证券:调控似曾相识 暖春之旅值得期待

  ●本轮调控与2003至2004年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当前A股市场显得更复杂。从两轮调控的比较看,本轮调控政策会保持在适度范围内,出现一轮像样反弹完全可期待

  ●2003至2004年,央行基调是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而目前国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没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这点与2003年基本一致

  ●当前A股市场自身的复杂性,难以用当年标准来预测反弹开始的时间点、反弹持续时间及幅度。对于投资者来说,中线持股获得胜算的概率可能更大些

  ⊙中原证券研究所 李俊

  ○编辑 李导

  自2009年末以来,政策调控给A股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对各项调控政策的解读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本轮调控与历史上的2003至2004年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另一方面,无论是从经济形势、市场结构还是从即将引入的做空机制看,当前A股市场都显得更加复杂。

  从两轮政策调控之间的比较看,预计后续的调控政策会保持在适度范围,而在政策紧缩曲线从峰值回落的过程中,投资者完全可期待A股市场出现一轮像样的反弹行情。

  似曾相识的政策调控

  与2003年类似,本轮政策调控也始于国内经济刚走出通缩周期的时候。不仅如此,在这两轮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房地产市场均处于风口浪尖之上。2003年4月,人民银行出台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正式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类似的是,本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始于2009年年末。2009年12月,五部委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提高开发商拿地首付款比例,拉开了新一轮地产调控的序幕。

  更加类似的是,两轮调控过程中,管理层均重点强调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2003年至2004年,央行的基调是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而目前国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开始逐步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出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没有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这点与2003年基本一致。

  更加复杂的A股市场

  回顾两轮政策调控,都对A股市场带来了较深远的影响。在本轮调控开始后,A股市场也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震荡调整。既然两轮调控之间如此相似,那我们的A股市场能否重演当年反弹那一幕呢?

  从政策背后市场投资者类似的心态变化看,我们认为反弹是可以期待的。从逻辑上看,在两轮调控政策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投资者信心都经历了急速滑落、阶段性迷茫以及重新恢复的三阶段演绎。在第一阶段,当政策紧缩曲线由低向高的过程中,市场信心无疑会逐渐递减,A股出现调整的可能性大增;第二阶段是政策紧缩曲线达到峰值的前后,此时市场投资者心态更多表现为迷茫,市场有望出现窄幅震荡的格局;而在第三阶段,在政策紧缩曲线从峰值开始滑落的过程中,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会逐渐恢复,在聚集了一定的人气之后,受政策预期压制的市场在调整之后必然会迎来反弹。

  中线持股胜算更大些

  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得承认当前A股市场与2003年相比已大不相同。首先,当前的宏观经济更复杂。回顾2003年的那一轮宏观调控,虽然紧缩的力度较大,但受益于出口的强劲增长,经济显示出巨大的弹性。很显然,当前的经济环境更加脆弱,外需情况极不确定。其次,当前的市场结构更复杂。从投资者的结构来看,A股市场即将步入全流通时代,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角力刚刚开始;从投资品种的结构来看,传统强周期性行业占比已经下滑,泛消费概念股以及新兴产业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此外,市场规模的日渐扩大、市场做空机制的引入,都使得两者之间难以完全进行类比。

  正是由于当前宏观经济的复杂性,我们预计本轮政策调控的力度难以与2003年的调控周期相比。当前国内政策会逐步回归正常化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提前预防通货膨胀与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后续的政策当会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先紧后松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在政策收缩对市场的负面效应开始递减时,投资者完全可以期待A股市场出现一轮像样的反弹行情。而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A股市场自身的复杂性,难以用当年的标准来预测反弹开始的时间点、反弹的持续时间以及反弹的幅度。于是,对于市场中的投资者来说,中线持股获得胜算的概率可能更大一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