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月股市 春虎开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5日 09:22  《小康·财智》

  虎年第一个月A股市场或将呈现中线震荡格局,国内外经济变局、通胀形势、政策调控的方式和力度、A股市场面临的双重估值下调压力(或称挤股市泡沫压力)等将主导中线大盘走势

  文|《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

  2010年以来,A股表现一直挑战着大众投资逻辑,无论市场对于融资融券、指数期货等制度创新作出怎样的预期,至今都没有形成显著而持续的投资机会。事实上,今年以来市场的投资理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事件投资作为首要投资理念已被部分投资者接受并屡试不爽。因此,我们认为3月份产业振兴、区域振兴、世博、亚运等一系列题材仍将成为事件投资的发源地。 

  市场流动性充裕

  尽管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意图明确,但加息何时来临,仍是悬而未决,市场对此也存在诸多分歧。

  1月份,随着2009年经济数据出炉及货币当局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释放调控信号,加息预期进一步强化。尤其是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连续上行16个基点,由此引发市场关于央行提前加息的种种猜测。

  1月份人民新增贷款1.39万亿,稍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5万亿。这主要是因为近期监管层明显加大了对信贷投放的监管力度,商业银行“三管齐下”(出让部分信贷资产、回收旧货款和暂停新项目贷款)压缩贷款余额。同时,信贷结构继续优化:票据融资下降1809亿,短期贷款新增4397亿,中长期贷款新增近1.1万亿。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强劲增长,说明实体经济投资活动依然活跃。

  2月12日,央行赶在春节前决定从2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历史经验显示,一般情况下,央行很少赶在春节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因此,此举实属意外。

  央行选择春节前释放这一讯息,原因主要在于:(1)1月份新增贷款高达1.39万亿,占2010年全年7.5万亿目标值的18.5%,超过历年1月占比。(2)节前央行净投放5080亿资金以满足春节需求,而节后3月份又有近8000亿之巨的到期现金流。预计此次节后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将冻结商业银行资金约3000亿元,理论上对银行放贷能力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考虑到当前超额准备金率仍将高于2%,商业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来规避对其的不利影响。因此,实际上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上调对国内流动性的影响很小。

  短期内央行可能择机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流动性和管理通胀预期;但加息则可能进一步后延。对于未来,在春节因素的带动下预计2月份CPI通胀可能达2.2%左右。

  但是2月份CPI的高企,主要源于春节期间的集中消费等暂时性因素,长期来看,通胀并不具备持续快速走高的基础。另一方面,历史经验显示,历年3月份新增贷款大约是2月份的2倍,而近期市场传闻2月份新增贷款已超6000亿,这样一来,此前市场预期均衡投放背景下一季度2.3万亿的新增贷款很可能被突破。

  银行股再融资压力大

  2009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股一直深受再融资传闻的拖累。最典型的是去年11月24日,突然风传“几家大银行酝酿数千亿再融资”,上证指数重挫3.45%。虽然相关银行多次作出澄清,但透过财务报表,投资者不难看出上市银行对再融资的迫切性。

  银行股没有被再融资公告“吓趴下”,与其估值本身较低有很大关系。除城市商业银行外,目前其他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大多仅有13倍左右。去年8月之前,上证指数冲刺3400点,银行股并非涨幅领先的板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还远远落后于大盘涨幅。去年8月以来,上证指数从高点回落约10%,银行股在再融资传闻的袭击下“受伤更重”。例如,交通银行距高点调整回落超过20%。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去年11月曾出面澄清,两家银行暂时没有再融资计划。再看现已公布再融资计划的其他几家银行,投资者对上市银行再融资压力初步心中有底。相比近几个月的扩容节奏,上市银行的再融资需求不是天文数字,市场应该具有消化能力。2月25日,场外资金再度净流入银行板块,浦发银行上涨5.49%,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上涨近2%,反映出投资者对银行股估值水平的认可。正因为此,银行股没有“再下一层楼”,上证指数得以站稳在3000点上方。 

  不过,未来市场不是没有再受银行股再融资影响的可能。几家银行公布的都是计划,一旦付诸实施,若逢资金面偏紧,大盘仍可能遭遇不测。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配股可使股东以折价形式增加持股数量,有利于维护现有股东的权益。但问题是要看市场背景,在弱势市场中,再融资很可能发生贴权,这就不可避免地带动大盘重心的下移。特别对于银行股这样的大盘股来说,这种负作用十分明显。再就大盘而言,即便暂别银行股再融资阴影,也不等于快速恢复强势上涨的元气。当前股市缺乏具有号召力的领头羊,震荡走势仍是行情的主基调。 

  谨慎看多 积极布局

  传统理论认为收紧流动性能够有效回避通胀,但历史上各国情况看,经济周期是逃不掉的。去年我国经济复苏以来,企业展开恢复产能、提高开工率行为非常显著,到去年底今年初,一些制造业库存再次回到历史高位。我们认为,由于流动过快收紧,会导致企业开工和投资意愿下降,去库存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部分产品的社会供给将出现相对不足,产品价格上涨将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将传导到CPI环节,引起更显著的通胀。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在化工、化纤、纺织服装、钢铁等领域,部分产品的价格已经出现明显上涨,部分资金则有准备地流向这些领域,展开中短期的博弈。 

  过去几个月,市场最显著的特点还是对题材股的追捧,比如海南旅游岛、皖江经济带、新疆、西藏区域振兴等。市场大部分活跃资金都汇集在这里。按照常规思维,市场将上述线索理解为题材。实际上,“调结构”的政策背景下,不少题材的基本面是扎实的。如果能将题材和业绩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抓住事件投资的本质。3月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其一:通胀事件的线索。重点关注周期性行业的投资机会。春节过后,我们注意到这一逻辑被市场认识到,所以除了区域振兴之外,一些周期性行业“产品涨价”事件成为市场挖掘热点的基地。其二:产业转移和区域振兴。在国务院最新会议精神中,明确提出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所以,应当把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行业与国家区域振兴结合起来,寻求在区域振兴背景下与上述行业有关的个股机会。其三:“两会”与制度创新。每年的“两会”都会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重要时间节点,今年也不会例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3月份大的政策背景有利于行情发挥,对于全月行情将呈现震荡上涨趋势。在投资环节,由于市场对于事件投资理念的不断接受,行情将在分化中促生诸多热点机会,这些机会总体上将围绕“区域振兴”、“产业转移”、“医改”、“世博”等事件线索展开。我们建议摈弃单纯意义上的大盘与小盘之分、蓝筹与题材之分,着重将题材和业绩结合起来,将产业转移与区域振兴结合起来,自下而上的选股,优化持仓,把握行情波动中的投资机会。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