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价值低估股的冷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4日 13:00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特约 王雨中

  当题材股的油水被榨得越来越少,估值越来越高后,市场的目光开始有所转向。相信投资者近期听到的比较常见的话是:“某某行业或者某某公司价值明显低估,建议……”这并不是一句普通老百姓的用词,其实最为正规的投资机构或者研究机构也经常使用这一语式或者结论模式。当然,什么东西听得多了,人也会变得不再去思考其合理与对错,因为从人的本能来说,大家都在说的东西,惯常的东西,便会很少引起怀疑。

  所谓“低估”或许并不可靠

  我对这句话是极力反对。每当看到这一句式,我忍不住要笑出声来。为何?因为从某种角度去理解,写这句话的人其实是在嘲笑大多数人的智商,而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可笑的。试想,一个明显低估的东西,怎么会没人要呢?这就相当于大额人民币丢在地上却没人去捡,显然这种所谓的“低估”其实一点都不明显(明显的往往只是市盈率数字的差异,比如这个公司10倍,行业平均30倍,我真的很难理解有很多研究员因为这个“重大发现”而写下长篇大论)。

  记得小时候有个关于古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七岁的王戎没有尝便知道路边树上的李子是苦的,所以,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正可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谓“低估”应是有原因和代价的。我劝各位一句话:股市当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至少你应权当他是雪亮的好。我这话和什么独立思考,逆向思维其实并不矛盾,其中的差异限于篇幅,我暂且不表。

  银行股的表面“低估”问题

  最近比较常见的就是银行股相对于大盘的低估问题。大家可能看了上面的这些文字觉得我肯定是要不看好银行股了,恰恰相反,我是从草率的“低估”问题开始分析,但我并不是鸭脑逻辑(敌人支持的我就一定要反对),我想表明的是:我看好银行股并不是因为简单的“低估”。

  首先我们来看看银行为何具有表面上的“低估”,一是再融资的历史和目前的影响,这主要是其股价过去的下跌驱动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过去的下跌是在正确的预期之下形成的,而且部分已经转化为现实;二是信贷的增长速度大幅降低超出市场预期。从过去几个月发生的变化来看,尽管市场对2010年的信贷收缩有所心理准备,但7.5万亿的目标还是处于市场一般预期的下限,这说明这个数字令不少投资人失望了;三是潜在的资产质量问题,特别是外媒的一些评论,对于在危机阶段投放的政策贷款质量十分担忧,银行的利润在远期是否会发生令人震惊的变化确实值得思考;四是连续两次准备金率上调,对银行股的利空政策似乎形成了正在发生且还将发生的印象,尽管测算利润影响程度不大,但仍足以在性质上让人觉得是负面的;五是市场资金可能确实有抽离的需要,这个我没有把握,但多少相信会有,因为社会其他领域的资金面相对变得紧张。以上种种因素,特别是第三至五条,相应情况如果不断发生且恶化的话,那么实际上这种目前表面的“低估”反而将被证实为合理的,所以。现在简单地和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比较没有意义。

  打破明显低估论的催化剂

  大家更关心的是数月内的短期走势,我总体看好银行股即将到来的上涨行情,本轮的调整过后(显示我对短期市场仍有下跌预期),我认为主要的上涨板块之一就是银行。何以见得?总结起来一句话:银行的负面预期因素许多都被实现了,而有些则很遥远且不可靠。或许有人问,对银行好像都是挺看好的啊,怎么不涨?答案很简单,就是这些人都是说说的,并没有真的大量买入,这在盘面表现上也是比较明显的,近来的交易量就可以说明买入行为并不踊跃。

  也就是说,人们并不太愿意真正去潜伏,而更喜欢追涨,这意味着,银行板块其实是具备群众基础的,只是还缺一把火。什么火?我想可能是最后一跌吧,这打破“明显低估”论的一跌我想会是最后的催化剂,因为那时明显低估论者会无言以对,这通常反而是最好的买入机会。就银行板块具体的公司而言,确实不好选择,不过从股价的潜在可能表现来说,小银行应更好一些,例如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则由于移动入股合作这个题材(我觉得合作并不一定真能创造多少盈利,但故事可以讲很多),也很有可能入选行业最佳表现奖。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