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场难以上演系统性年报行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0日 11:30  和讯网-红周刊

  ——访鹏华中证500基金经理方南

  《红周刊》记者 任洪剑

  市场热议的风格转换依然未能成行,未来的市场格局将如何变化?鹏华中证500基金经理方南向《红周刊》介绍了他的看法。

  小盘股整体没有泡沫

  《红周刊》:中证500指数跟踪的是中小盘股票,从大小盘风格角度,你认为近期市场能否实现风格转换?

  方南:应该说市场存在着风格转换的趋势,但风格轮动是指获取相对超额收益能力的转换,不是获取绝对收益能力的转换,A股市场收益60%~70%是来自系统性收益,就是说如果市场形势往上,不管大盘股还是小盘股,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剩下的是风格轮动带来的超额收益。也就是说当风格转向大盘股,大盘股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会增强,但并不是说风格转向大盘股,小盘股就会跌,这可能是部分投资者对于风格轮动的误读。

  《红周刊》:大小盘股的估值差异是实现风格转换的重要条件,你认为小盘股是否存在泡沫?

  方南:我们在说估值的时候往往指的是PE,目前大盘股的PE是20倍,小盘股是40倍。但实际上估值更应该考虑成长性,即PEG。我们对代表小盘股的中证500成分股进行了测算,认为40%~45%是比较可靠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水平。40倍动态PE除以40%的成长性水平得到PEG是1。而大盘股成长性是20%,因此PEG大概也是1,整体来看并没有明显的估值泡沫。

  《红周刊》:周五,国务院原则同意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开展试点,大盘股可能有机会了?

  方南:这个判断缺乏逻辑,国外券商是运用长期配置的资产来做融券,而不是二级市场资本利得的部分,这是与国内根本性的差异。目前国内包含券商在内的机构可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但这些机构大多数是一年来考察业绩。假如一年之内股价无法恢复原来的价位扣除利息后的价格,券商就会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券商参与热情不会很高,只是个经营模式上的补充。

  当然有一种盈利模式,理论上对大盘股有吸引力。比如在3000点左右买一些杠杆比例比较高的大盘股,同时借此影响市场推高股指,等到股指期货推出,再去建立空头仓位,锁定初步收益,在指数高位时卖出股票,一方面实现股票收益,同时也打低指数,同步分段把股指期货空头仓位平仓,从而实现双向获利,这种模式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不可行,因为要动用的资金量不是几百亿可以解决的。如果真正理性地做投资模式研究的话,会发现因为股指期货要推出而买入大盘股并不是理性的选择。

  不会有系统性的年报行情

  《红周刊》:既然中小盘股成长性较好,最近会不会出现业绩浪行情?

  方南:我个人认为,研究股票市场时需要关注概率和预期。概率,每做一个决策,除了绝对的套利机会之外,其他都是在作概率决策。而需要强调的是“预期”二字,即市场一致预期与实际经济运行情况之间差异往往对市场走势产生较大影响。市场对2009年整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预期,因此2009年行情走势已经反映了这种预期。我觉得仅仅由于2009年年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带来系统性行情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需要关注的是一些局部的行情。

  《红周刊》:你认为哪些板块的股价仍未反映出业绩增长的预期?

  方南:从传统视角来看,我觉得可以关注中上游的一些行业,比如去年大家没有充分认识到部分出口好转的子行业,比如机械行业或者更上游的钢铁等行业,以及估值相对低估的银行业。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经济及相关行业,还有西藏、海南等区域经济板块。

  《红周刊》:基金公司对2010年市场的预测基本是上半年机会大于下半年,从新基金建仓角度如何考虑?

  方南:每一年研究机构都在做预测,都会形成趋于一致的观点,但事实证明一致预期往往是错的。应该关心的是,形成这种一致观点,比如走“N”形或者前高后低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实体经济运行时的数据和方向与我们前面提出的逻辑是不是一致,出现哪些差异。另外,市场上普遍的担忧是经济刺激政策在什么时候退出的问题。今年经济刺激政策是否退出、如何退出,我认为基本上会在3月份“两会”前后有一个大概的眉目。因此市场在3月份前可能会出现一次震荡整理,我们的建仓期也将跨越这段时期。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